中国政府网     黑龙江省政府     双鸭山市政府

首页 饶河书籍 正文 《原始森林的植树者》第一辑 原始森林的植树者

《原始森林的植树者》第一辑 原始森林的植树者

来源:信息中心 作者:姚中晋 发布时间:2018-04-21 访问次数:3487 责任录入:sysrhx


原始森林里的植树者

当你走进原始森林,看到那满山满谷鳞次栉比、莽莽苍苍的松树时,往往会产生这样的联想,这些参天的古木是怎样从土里长出来的呢尤其是当你攀登高巅,凝望着那陡立的悬崖和那险峻的剑峰上生长着的一株株青松时,更会产生疑问:如果说,这些树是种子落地生长的,那么,在高入云霄的山峰上,又如何能飘落上种子呢看来,这不能不算是一个谜。

可是,当你仔细地观察和分析一番之后,慢慢地便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原来,松林的植树者,是森林中的一些来去飘逸的雀鸟和小野兽。

那翘着尾巴在树枝上窜跳的灰鼠(松鼠),是一种攀登高树啃啮松子的小动物;背上有五条明显纵黑纹的花鼠(又叫五道眉),虽没有灰鼠那种跳树的绝技,但也称得上掠食松子的能手;而松鸡、蜡嘴雀和栗腹鳾却是劫夺松子的飞贼。

这些小动物,虽然从树上或森林的地面上,把大批松子搜掠一空,运进窝巢或搬入洞穴作为口粮,但是它们往往不能将所搜取的果实全部啮食殆尽,那飞窜在树林上空的松鸡,往往因为遇上它的劲敌———苍鹰,而不得不抛弃口中衔的树实急于奔命,有时那树实便坠入山崖和石缝之间,那穴居的小兽类,常常吃不光运进洞穴里的果实, 遇上山洞坍塌,便把一部份松子掩埋在其间。当春风掠过长空,大地复苏之时, 那埋在洞穴里石缝间的种子,接受水份的浸泡,在一定的温湿条件下便萌动出芽,随之钻出地面,成为一株株娇柔可爱的小青松了。

探本溯源,当你昂首仰望那高耸入云的大红松树时,想起栽植它们的老祖先,却是一群山禽和野老鼠,能不觉得难以理解么但事实证明,真正从树上落至地面的种子自然生长的树苗还是很少的,因为种子穿过那厚如棉床的落叶层,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仅红松这样,就是那苍劲的橡树,丛集的榛和那姿仪岸然的胡桃也莫不如此。原来大自然为它们签订了一项合同:树木供给山禽野兽食物,鼠兽山禽则为树木传播子孙。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

(原载上海1976年11期《科学普及》)



浅谈森林的组成

森林的组成,包含着高入云天的乔木、亚乔木、灌木、草类、苔藓植物等一个完全的整体。有的人以为高大的乔木长在一起就构成了森林,还要那些低矮的灌木杂草有什么用呢其实不然。每一种灌木、草类、苔藓对构成森林的环境和促进林木生长,都是互相制约而又互相促进的,在结成森林的大家庭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凡是进过森林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就是阴郁的地方,特别是在大山背后生长的树木,就越高,材质就越好,而在山前坡,阳光普照的地方,树木生长的便稀疏,材质就越低劣,是什么道理呢这首先要从各种树木的特性来分析,一般来说,凡是高大的乔木,比如红松、杉、桧、杨,水曲柳、水杉……等,都喜欢生长在阴郁的地方, 而另方一面,它们又具有共同的向光性,丛杂密集的树木聚在一起,为争得太阳的光射、竞相挺拔。正由于它们的相互竞争作用,才形成了栋梁巨柱,构成森林之冠;槭树、白丁香、山槐、旱柳、鼠李等, 属亚乔木, 对乔木起到遮风蔽日的作用,才更有利于促进乔木的生长;亚乔木下的忍冬、荚蒾,接骨木、溲疏、榛丛、五味子、猕猴桃等藤条灌木,是乔木和亚乔木的“罗裙”和“袜履”,它的作用,主要是为森林增加覆被,提高郁闭度,免受阳光的灼射,为乔木增添落叶腐殖肥料。它们之中的绝大部分,对阳光的要求,并不太强烈,所以总是生长在森林的底层。而对遍布林木底层的蕨类植物,地衣、苔藓,除了它们具有一种喜荫特性,专门生长在阴郁的环境里面,而最大的作用,就是起到蓄水保土的作用,减少林地水份蒸发,这对乔木或亚乔木、灌木的生长都有一定好处的。有的人不注意森林的总体构成,和它们的相互作用,硬性的将乔木下的灌木、草类芟除,以求促进林木的更快成长,这样做的结果,适得其反,由于那高大的乔木,因环境的改变,树干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经受烈日的炽灼,风雨的吹打,昼夜温差增大,终年荫郁适合树木生长的良好环境遭到破坏,变成燥湿无定,冷热无常的状态,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者会导致树木成片死亡。因此,在进行采伐或抚育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到森林的总体构成,决不能一提抚育,便将所有的亚乔木或灌木全部芟除、或透光过大,抑或把大树底层的绿色植被全部铲掉,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对促进树木生长没有好处,而且只会给森林带来灾害。所以保护森林,不能单纯理解为保护乔木或亚乔木,而且应该包含着藤蔓植物、灌木、蕨类、杂草、苔藓在内。在抚育森林的过程中,适当地保护这些植物,正是保护高大的乔木,促进林木茁壮生长所不可缺少的。

一九七二年六月二十九日于佳木斯



试论我国原始森林之命运

从我国的地形地貌来看,除西部、北部的大沙漠和青藏间的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脉地势高峻陡险,气候高燥严寒不适宜树木生长外,其余地方,南自海南、两广、云贵,长江流域,黄河、辽河及黑龙江流域,可以说,无处不是遍布着茂密的森林。但两三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的祖国大地上,覆盖着森林的地方已是寥寥无几。原生天然林地,只剩有占国土总面积不到6%。加上人工植树,人均不到1.8亩林(纯原生林仅一亩林)人均占有木材不到九立方米,全世界一百五十多个国家中,我国居120位。这样广袤的原野,众多的山脉岭峰, 遍布着一展无边的浩瀚的林海,究竟哪儿去了呢 有的人以为我国广大地域上,从来就是这样光秃秃的缺林少树。其实,哪里知道,根本原因,就是几千年来乱砍滥伐,盲目无计划地毁林垦殖所造成的。 地处黄土高原的晋、陕、甘等省,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远在唐虞时代,还遍布着原始森林,由于长时期的开垦烧用,加以烽火战乱的破坏,到了秦汉时期,已经芟除了一半以上,水旱灾荒接踵而至。到了唐宋以后,原始林地几乎砍伐一空。黄土高原的情势已基本定型。江苏、浙江、安徽一带、南北朝时期,还遍布着原始森林,由于同样原因,到了明清时期,森林面积大为减少。太行山区,山东丘陵地带,唐宋时期还密布着森林,虎豹熊狼出没其间,到了清季, 已斫伐殆尽,不要说藏虎卧豹,就是猎得一只狡兔,也成为稀罕的事了。 东北大地,清朝末年,尚且是一片葱葱郁郁,森林遍布白山黑水间,随着人口的大批涌进,无计划地乱砍滥伐,乱垦滥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辽、吉二省的山林,几乎全部变成了荒山秃岭。黑龙江省的森林原野,基本上是从本世纪初开始垦殖开发,七八十年的时间,大部分原始林地已是光秃一片。解放以来,起初,人们还认不清这个规律,为了开发林业,发展林木生产,盲目的在林区建局建场,涌进大宗人口,任意的垦荒、伐木,烧用……几十年的进程,使一展无边的原始森林,又一片一片的变成荒山和秃岭,此外由于盲目的实行所谓“塞北变江南”,开辟柞蚕生产,更加速了浅山林区的消亡。云南西双板纳地区的热带雨林,本世纪初,总面积约18000平方公里,为了开发林木,发展橡胶生产,以及人口盲目无计划地向林区涌进,伐垦烧用,几十年来,虽然国家一再提出保护热带雨林资源,由于到处分布着居民,刀耕火种,乱垦滥猎,已使这里的资源大大减少。根据1982年12月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与中国地理学会在南京联合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上提供的数据,到现在这一地区的林地面积所剩不到9000平方公里(90万公顷)。半个多世纪,资源减少了一半。尽管国家已将该地列为重点自然保护区,由于森林里遍布着人烟,毁坏林木资源的情况,终究无能禁止。许多珍禽异兽被偷被猎的情况屡屡发生。福建省武夷山区,湖北神农架以及云南横断山脉和高丽贡山一带亦莫不如此。作了一个实际调查,凡林区内引进人口,每移入一户居民,十年之后,所垦殖烧用砍毁的林木不下30亩(北方尤多)。如在林区内建一个50户人家的村庄,十年后,所毁砍的林地将超过2000亩。人多入山,火源增多,火险增大,加上山火烧毁,偷伐盗伐,毁林搞副业等所造成对森林的破坏,十年之内,一个村庄将使周围四五里路之内的树木杀灭一空。以东北完达山林区及大小兴安岭林区而论,由于在森林腹部建村立点(包括森工企业在内),周围的白桦皮被剥来引火,所有的黄檗罗树,80%被活剥了皮,卖了黄柏(中药)。伐鲜杨树采冬青(槲寄生)。乱捕滥猎鹿、熊等禁猎动物已成司空见惯。偷伐柞树放木耳营,偷伐椴木做莱墩,盗伐椴木幼龄树做门窗料。有时在深山密林里偷伐三五个菜墩,将偌大一株椴树伐倒弃置林中,而烂成泥土。盗伐用材做烧柴的情况,就更是平常的事情了。仅做饭、取暖烧用一项,年户均需消毫10一15立方米木材,除去半腐朽部分,也相当于1.5—2.0亩林地的总蓄积。南方天气较暖,耗用薪柴量较少,但一户也需二分地的木材储量为之燃用。……

从这些活生生的事实说明,向林区过多的引进入口,便是对森林的劫洗。已经引进林区的密集的居户;要想再驱使他们迁移出来,已成为不可能。我国目前尚且残存的仅有的几片原生地被林区,尽管原始森林已遭到相当之砍伐和破坏,但作为原生地被物种仍然存在.这一可贵的资源,如不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封护,任其自然发展下去,要不了五、六十年的时间,我国的原始林区和原生林地必将荡然无存。

现今之对于森林的破坏,无论是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或是国营企业的正式采伐,由于技术之先进,其速度,要比本世纪初毁坏森林的时间进度,不知要快十至几十倍。要知道原生地被和原始林区,是我国动植物资源的渊薮和根本。如将现有天然地被毁灭干净,发展人工造林;即是林木覆盖率达到60%,也代替不了原生林地所发挥的生态作用。如此之所谓维持生态平衡,也只能是自欺欺人,对国家和人民不负责任的挡箭牌而已。为此保护我国现有天然林地免遭继续破坏,实乃是维护我国自然生态体统千钧一发之所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六:一是继续增建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林区建村布点;二是国营林业部门,工人进山作业,当采取用汽车接送的办法,早出晚归,不在丛林中架设居处,以林场为单位集中居住,作业区、班、排、组, 一律不准散立村居, 更不准在林中独居散处;三是已经引进深林的人口,开垦破坏尚不太严重的地方,同时户数并不太多,应动员这些人口移出林区,到较为平展的农田开发区定居。对所砍伐破坏的林地,应按照国家规定,实行退耕还林;四是国营林业企业,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按照百分之五十至六十缩减木材采伐量,减少的木材生产带来的木材短缺,国家安排由塑料及他种建筑材料所代替,林业企业缩减的人员,应实行转产,从事其他行业,以减少靠伐木吃饭的人数,使森林得以休养生息和恢复与发展;五是搬迁不了的林区村屯,应采取一切办法抢先解决燃料问题,改变烧木材为烧煤及柴草,有条件的应优惠安装煤气炉灶,以减少对森林的压力和木材的消耗;严格限制在森林内乱刨滥垦,即是一沟一壑,虽不生长树木,也是涵养森林水源之区,属于森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应坚决禁垦。

要全面加强林业法制,凡毁除一亩以下之林地垦荒,批准权应严格控制在县以上人民政府。毁除二亩以上的林地,用于建筑或垦荒,批准权应严格控制在省以上政府机关。乡、村二级人民政府,是执行国家林业政策法令的根基,必须全面认真地执行国家颁布的林业大法,改变各级政府长期以来对毁林开荒,毁林建筑、毁林搞副业,不管不问的观象。即是暂对少收点粮食,从大处着眼,从长远计议,是为了全国的更多更大的丰产丰收确立可靠的坚实基础和保障;第六是,不论已砍伐破坏了的原生林地,或是没有破坏的原始林区,只要是原生地被,一律实行封山育林,不准以任何理由实行砍大树栽小树,破坏原生的乡土树种,造纯———色林,破坏生态体系。即是外地引入之优良树种,应实行见缝插针,营造多种树木组成之混交林。如此,即是原始森林被破坏净尽的地方,因为原生树木根苗犹在,原生植物群落犹存。经过人工的弥补和恢复。过了几十年甚至百年而后,仍然是完好如初,失去了的原始森林,必将被呼唤和挽救回来。不这样,我国的森林前景,将是令人不寒而栗的。

一九八七年四月


大自然的复原

地球上分布着的古生物,不论植物或是动物,经过几亿年地壳运动变化和气候的变迁,到现在许多物种已经灭绝了。但是埋藏在地层下面的古生物化石人们可以按照它的骨骼构成,重新组合,并按照它们生长的形状使其复原。于是人们才能得以知道白垩纪恐龙和始祖鸟长得是什么样子。人们又通过考查发掘掩埋在地层下面的远古植物的残迹,测知几千万至几亿年前地球上生长着蕨类等原始植物的形态性状,因而也能使它们复原,塑造或勾勒出它们的形象来。一万多年以前地球上生存的猛犸象,现在也早巳灭绝,人们就从地下发掘出来它们的骸骨使其复原,得知它们生长的形态及性状。至于古人类,也是从地层下边发掘出来的古人类颅骨或骨骼化石,按照同样的办法使其复原,因此才得以知道古人类的体态和相貌。自从进化为真人(即今人)以后,不论远自唐虞三代,下至明清近世,只要能够发掘完整的头骨。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不但能够进行形态复原,而且还可按照他们的颅骨、腮骨、上下颚骨的凹凸宽窄长短,复原脑形面容。比如你如果想知道秦始皇、刘邦、项羽长的是什么模样, 你只要能够发掘得到他们完整无缺的头面骨骼,科学家们便可以按照他的头面骨复原其原貌。其根据就是因为有今人为依据,通过现代人头面解剖,对照骨骼脸形相貌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因而只要有头面骨在侧,他们便很容易测知并使其相貌复原。

世界上最难测知和复原的是大地的自然地貌(此处主要指的是地被)和生态。尤其在我国,由于几千年人们对于自然的开发,原始自然地貌所存无几,因此人们生活在各自的角落里,并不知道地表原始生态的面貌,因而也就不能正确的对待自然,也就无法正确的利用与改造自然。从小生长在城市里的人,他们误以为大地从来就是被楼台建筑所覆盖。马路上从来就是铺设着柏油、水泥和石块的。人们不知道也未曾想到在他们脚下,曾经是古木参天虎狼出没的大森林,抑或是蜂飞蝶舞万紫千红的原野。生活在人口密集的华东华北一带的人们,就以为大地从来到处都应是农田,山就应该是长着石头的,下雨河套从来就应该是四处漫溢的泥沙俱下的,下过雨,天晴之后,河里天然就应该是干涸见底的。生长在太行山区,人们便以为,山自古就是用来修梯田的,谁也没曾见过它们长过树林。至于平川原野,到处都应该用来种田,而不应该让它们长树长草,因此,发展的结果,平野一畦之草地不留,山岭上哪怕是一隙之荒坡、树丛,他们不以为它们存在是合情合理,反而以为是最大的浪费,必致开垦无余,方以为满足。……这一切都是多么可悲可怜的事体啊!因为他们从来没有领略过纯真大自然的雄浑和丰厚,没有接受过纯真大自然的养育和熏陶,不知道大自然的原本面目,因而也就不能正确全面的掌握自然之规律,什么“让大山让路,让河水倒流”等等,简直是胜于盲干和无知了。有多少惨痛的教训和经验让人们去回顾和总结啊,为了解决对于原生大自然的认识,我国早在公元前七百七十年前的西周时期即有。“苑”和“囿”的设置。近时世界各国想出了一个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办法,即将地面上现存的尚未被人们所践踏破坏了的原始森林或草野,划定一定区域范围,封护起来,一草一木,一鸟一兽,不准删刈和伤害,一寸土地不许开垦。如此使保护区内的树木草类,任凭大自然赋予它们的阳光、土壤、水份自由自在的生长;兽类自由的繁衍孳生;鸟类自由的繁育飞翔,各种生物以其相互依存和克制的规律维持着生态的平衡。如此可以使人们从保护区内领略到大自然的真面貌。因而也使人们察知大自然原来满山满谷到处都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草,就连那旷野平地除了河川和积水沮洳之处,也满是茂密的森林。高山上生长着槲、栗、松、杉、花楸一类的树木,低地则生长着柳、杨、桤、椴、榆、桦等……;岩石裸露的崖峭间,则生长着岩蕨、石苇、瓦松、卷柏、杜鹃、岩高兰等。 低地则生长着薹草、马先蒿、睡菜、羊蹄……一类的植物。大自然依据土质气候、温度、光照之不同,按照地势等高线分布着各种植物的群落。鸟兽各以其生态物性取食,无处不是动物资源和特产资源,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森林的定义是什么仅仅把它看成是木材的基地那就太片面了。它的正确答题,应该写作:森林是多种资源的宝库。这宝库要靠原生地被来养育,那种以为仅仅多栽上几棵树,尤其是栽纯一种树,就可解决生态的平衡,实在是没有根据的。在自然保护区里,或是原生地貌尚保存完好的地方,天降大雨,河水仍然是清澈的,因为地表全是青苍的草木所披盖, 没有泥土冲蚀, 人们不知道什么叫山洪……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原生地被所形成的生态环境,互为护佑,互为生发,即是在山间谷地,适当的距离,设置一些村落,土地开发是有限度的,不能因人类的开发而造成林毁山空、岩石裸露、涯岸崩塌……如此同那些过量开发的地区形成鲜明的对照,于是人们便从醒悟中了解到如何的对待开发,如何的对待大自然了。大自然已破坏了的地方,地貌虽然能够复原,而自然保护区和人迹稀少正在开发的地区,都可以算做是自然大地之复原。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与存在的重要意义也就在于此呢。

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设置和管理,都十分重视,就连原生地被拥有最多的苏联,仍然十分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而且面积都是很大的。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达到100多万公顷,最小的也在20万公顷以上。我国地少人多,原始自然地被已濒枯竭,尽管如此,我国在现存的原始森林草原的基础上,建国以来四十余年间,也建有各类大大小小的自然保护区四百多处,最大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面积都接近和超过100万公顷,最小的自然保护区,却只有几千公顷。范围过小,形不成独立的自然生态体系,只能是专项的封护。尽管这样,它仍为人们提供一个活生生的自然科学教材,可以使人们认识到保护资源,爱护自然的重要性,也可以使人们领悟到破坏资源,破坏大自然,过量开垦土地杀灭资源的危害性。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目前仅限省级,如能扩展到县一级,每个县都能封禁保护一块自然之土地,即是已经被破坏了的自然山川地被,保护起来,那怕是500—1000公顷大小的地方,即是不能保存一个完整的动植物生态体统,加上人工移植和引入,也可以使本地即将灭绝的物种得到保存和繁生的机会。它也将起到一个自然大课堂的作用,向人们呼唤着:全国的同胞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的珍惜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正确的利用与保护大自然吧!

一九八八年九月


论草木竞夺与白桦树的发达根系

野草和树木之间的竞争,究竟谁能最终获胜呢也许有人会直截了当地回答说:“那一定是树木占上风。”但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蓊郁的大树林里, 偶而有一块开阔的草地,长满了芜杂的蕨、薇、绵马、蚊子草之类杂草,树木的种子很难从其间生根长出。野草甸子里的成片的小叶章、大油芒草,木本植物很难在它所盘踞的地盘上落户。北方那荒僻的公路两旁,有人在杂草丛间,刨穴栽植杨树,但是到了树木生长的季节,地表水分全让那些盘根错节的草类所吞噬,使新植下的杨树苗———外来户处于无人理睬和倍受歧视的地位,特别是春旱季节,由于严重缺水,根须伸展不出去,而无法供应枝叶的水份养料,只好活活待毙,糖槭、悬铃木、梓、垂柳、家榆———等同杨树一样,根系都很细弱,要去竞争野草的地盘,是十分不容易的。因此人们得出结论:在栽植这些树种的时候,必须由人工帮助割除各种杂草,而后再种植树苗,才能保证其繁茂生长,否则它是绝无办法去战胜原生的野草的。

那么有否善于同野草竞争的树木呢有,而且还确实不少呢!落叶松、红松、杉、水曲柳、黄檗罗、栎、椴、白榆……等,只要人工破除五十厘米见方的隙地,即使周围全被野草所包围,它们也可以借助于人力开出的这一隙之地,有步骤地吸收水份、养料,而后向四周伸展势力,逐渐将杂草挤掉,或驱使它们成为自己的附庸。它们伸展势力的过程主要是通过生发根须, 壮大自己的 “兵力”,众多的根须向周围的土地进逼,迫使原生的植被———杂草的根须退让、投降, 将土壤中的水份养料开始按比例分成,而逐步取而代之。另一种伸展势力的措施是:伸向草根底层, 直接插向土壤,以斩断其对手———草类的生路,将土地供给的水分养料一部直至全部攫为已有。实验证明:树木的根系发展与地上枝杈的伸展程度几乎相等,初植的树苗,人工协助所破土面范围内的水份养料已足够供其生存需要,所以同四周杂草开始处于互不侵犯状态,这叫恢复创伤阶段;第二年由恢复转为生长时期,原有隙地内的水份养料已满足不了树木继续生长的需要,因此便向四处伸展势力, 逐渐由弱势变为强势,反客为主,将一块原来生长野草的地方,变成一片葱郁茂密的树林。

但是这些树木如果离开上述人为创造的条件———破出一隙之穴地,是很难战胜野草扎根成活的。有没有不需人工破除杂草、整地刨穴而可以直接扦插即能生长的树种呢 有的,这便是柳树和白桦。柳树,尤其是钻天柳,是一种喜湿性树种,它埋插栽植,可以直接穿过杂草的根层, 吸收土内水份和养份,形成新的根系,抽枝发叶,不断地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逐渐压倒杂草的优势,或将原生主的地盘全部取而代之。因此在低洼地上栽植柳树是比较容易成林的。但柳树根须要求的常温是摄氏十度———二十度之间,如水温超过摄氏二十五度,持续四十八小时以上,尤其不流动的积水持续浸泡就会引起树根腐烂,在常年积水的沼泽地里,不宜栽植柳树。

与野草竞争最为倔强的要算是白桦。白桦树微小的种子,不及一粟,随风飘落到茫茫草野,在那连年的枯草卧伏所纠结的地面上,如遇潮湿之后,慢慢生根发芽,破土而出,对于繁盛的杂草来说,它只不过有如扪天的松林底层的一裸小小的蕨薇,但是只要它把根子扎入土中,慢慢的如同大树身旁的野草一样独立生存,尽管原生主十分悭吝,不给这幼弱的小桦树以生存条件,它仍可以在干旱的季节从群草纠结的根隙间吸得一丝泉脉供养自己的生存。就这样,只要四五年的时间,便会在齐胸的草莽之间,露出它出类拔萃的仪表,而后便会拔地而起,不要十年,就会长成一株十米多高亭亭玉立的乔木。白桦树为什么具有这样一种竞争能力呢这要从白桦的根系谈起。

白桦树之所以具备这样坚强的竞争能力,最重要的是它有发达的根系,白桦根伸展能力最强,主根旁的侧根———须根, 特别坚强和纤细, 具有一种特别敏捷的渗透力和吸吮力,可以穿过草根筏层将野草根须吸吮来的水份养料半路劫夺过来。同时白桦树是一种特别喜欢冷凉而阴湿的树种,除了直接与杂草竞夺水份养料而外,它的根须也可以穿过草根底层扎到比他种树木更深的部位,吸收养料和水份,终年湿润的野草甸子上能够长出大片大片的白桦林来,就是这个道理,这是任何一个树种所难以达到的。但是,白桦树在与杂草竞争中,以压倒的优势控制了地表,却并不将杂草全部消灭,而是利用无数的杂草为它保持土中水份和起着庇荫地表的作用,从而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创造着更适宜的条件。

一九七三年六月 于永幸村


木中珍宝———椴树

椴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自属一科, 幼龄时,皮质棕黑,渐长则开始龟裂,最大株高在十五至二十五米之间,最大胸径达八十公分以上。叶子呈心脏形,缘有细齿。是一种富有经济价值的优良树种。椴树种类很多,分布也很广,在我国南至广东、福建、云南、四川、湖南,北至秦岭、山东、河北、东北,都有它的分布,只是种间的差别而已,共有近二十个品种。其间分布于辽、吉、黑三省者,主要为糠椴和紫椴。纵贯牡丹江与合江两地区之间的完达山脉及绵亘于密山、虎林、宝清、饶河界于穆棱河与挠力河之间的那丹哈达拉岭,椴树的分布尤多。

紫椴,叶小,老龄时,表皮光平,间有灰褐色鳞斑;糠椴,叶大,表皮黑色,深裂与柞树 (槲———即蒙古栎)相似,而以紫椴为佳。椴树喜欢生长在深山沟坡,腐殖层较厚的黑棕壤中。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涅盘在菩提树下,糠椴就是菩提树的一种,佛教徒颈上拴的念珠,就是菩提子贯连起来的。(并不是糠椴)

椴树的材质白而轻软,纹理纤细,是制造胶合板的主要材种,又可制做箱柜、木锨(掀)、 蒸笼、 罗圈等各种器具,或用于木刻;椴木菜墩历来享有盛誉。椴木的特点是,质地细密轻软,胀缩力小,不变形,又是建筑上的重要材种,素有阔叶红松之称。除了木材之外,椴树又是可食菌类的培养基。一株被风吹折了的枯老椴树,斜卧在荫郁的林中,经过风吹雨渍,。过两年后,它便开始生长蘑菇,夏季雨后生长的叫青蘑;白露以后生长的叫冻蘑。而以冻蘑为最著名,冻蘑又叫元蘑。这种蘑菇与其他菌类不同,它的显著特点是无菌柄,直接生长在树干的周围,呈扇形片状,因此科学分类,它属于侧耳菌科。全体呈乳黄色,表皮光滑,浮着一层粘液,菌里有褶纹,是一种营养很高且又十分鲜美的山珍佳肴。一株过搂粗的椴树,年生长的冻蘑,鲜嫩时常常在百斤以上。幼龄的椴树皮,剥将下来,经过沤渍,又可代麻制绳索,其韧力仅次于棕榈。然而椴树的用途,远不止此,推其首位的,应该算是椴树花蜜,椴树是一种开花树种,每当六月中旬至七月上旬,是它的花期,当椴树开花的季节,整个山林,到处都弥漫着芬芳扑鼻的香气。微风掠过,那迷人的幽香,简直使人陶醉。俗语云:“椴树飘香十里,”一点也不假。椴树花朵很小,每朵花由五个花瓣组成,柱头五只,中间含有亮晶晶的蜜汁。初开的椴花,经过泡制可做。“椴花茶”,是一种佳尚的饮料,气味芬芳隽永。摘下一朵锻花,含在口中,便可咂出甘甜的蜜汁,其含蜜量之大可想而知。

椴花蜜色泽晶莹洁白,醇厚甘甜。气味芬芳,冬季凝如白脂,具有比一般蜂蜜含有更高的葡萄糖、果糖、维生素,氨基酸、激素、酶及酯类,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滋补品。具有补血、长骨、润肺、止咳、消渴、促进细胞再生,增进食欲、通便、治烫伤、止痛等多种疗效, 是蜂蜜中难得的佳品。我国椴花蜜,以张广才岭之尚志、延寿、海林及完达山区之饶河为其生产地,而以饶河出产之椴花蜜为最纯净,质量最佳,在国际市场上一向享有盛名。一朵椴树花在12—15天的花期中,如是天睛气朗,雨水适中,可生产0.02毫克蜜汁,一棵过搂粗的椴树,枝干发达,常常能拥戴十万朵以上的花冠,一年可收获35一70公斤蜂蜜,试看,椴树的经济价值是多么可观的啊。简直可称为蜂蜜的宝库!然而在通常的情况下,养蜂事业不太发达的地区,对椴树的培植、保护、利用还没有被人们全面认识,只注意取材,而忽视了它对蜂蜜生产的巨大贡献。随着森林的不断开发,这种树种,大有减少的趋势,有些地方几乎有被消灭的危险,营林单位常常对椴树视为“椴蔫子”加以取缔,改变成其他林相,这实在是舍本而求末得不偿失的举动啊,难道我们还不应该对椴树给以高度评价和应有的位置吗!椴树幼龄时,呈匍匐状,故不被人们重视,但过七八年后,即挺拔直立,十四五年开始开花,20—30年即长成为乔木。假如在深山区椴树密集的地方,进行采伐时,对树冠大,花枝多、生长壮茂的椴树,给以适当保留,对椴树采伐迹地,尽力促其天然更新,而不要轻易改变林相;新营造林的地方,对腐殖土层较厚、水源充足的地段,或四旁绿化时,到处都应该多植些椴树,再配合少量的针叶树或其他阔叶树木,形成针阔混交状,这样既增产了木材,又可为发展养蜂事业和多种生产,培植和保护丰富的资源,对国家对人民必将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何乐而不为昵!

一九七一年二月于东方红


柳树之王———钻天柳

我国的柳树,共约40多个品种,分布于全国南北各省区。其中除了垂柳,朝鲜柳、白皮柳算得上乔木或亚乔木之外,其余大部分都属于灌木或亚乔木。其实哪里知道柳树中还有巨形王子,这就是钻天柳,又叫上天柳。顾名思义,势能钻天,一定是属于高大的乔木了。原来钻天柳,是一种特别高大的树种。它的身子可与山杨、红松、春榆相比肩,树高可达20米以上。胸径可达70—100厘米。而且材质细密、轻软,不仅可用于建筑,而且是制造板材,加工罗圈、笼屉、制造农用木掀的上好材种。可与紫椴相匹比。用钻天柳制成的菜墩、菜板,不仅耐用,而且耐腐,切剁肉馅时,因过力而切入木墩中的肉纤丝,过后只要往菜墩上略洒些水,经过膨涨,肉纤丝很快便自动被排挤出来。因此说,柳木菜墩是一种难得的佳品。

钻天柳喜欢生长在深山溪涧两岸,或沟壑湿润的地方。在我国东北地区,南自长白山,东至完达山脉,那丹哈达拉龄,北至小兴安岭深山密林间,到处都有它的分布。由于东北林区木材资源雄厚,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柳树投以轻视的目光,尤其作为乔木钻天柳也同样遭到乱砍滥伐的厄运。邻近居民区的巨形树体,大都被砍做了薪材,所剩无几。萌发的新生幼苗,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九六九年,在那丹哈达拉岭山区一个叫永幸的屯子里,我发现一个叫李天信的农民,他的家门前,春节时树立了一棵七八米高的钻天柳灯笼竿子,埋在土中,当春暖花开之后,顶端四周竟长出了嫩枝,当年便蓬松成一株很大的树冠,由此受到启发,1970年早春便组织人员进山采集直径七八公分的钻天柳杆,开始在公路两侧进行无根埋干植柳试验,长达七公里,共插植了2000余株,试验结果,95%成活,当年全部发出嫩枝,第二年便长成完整树形,这一尝试,为各地四旁绿化以很大启发,由于村屯四旁植树,树苗较小,管护工作跟不上去,为人畜践踏折损太多,竟形成年年植树, 年年不见林。 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使群众对植树绿化失去信心。通过选采较高大的钻天柳杆,实行无根深坑钎插埋植法,不仅人畜不容易伤害,而且成长的快,只一年枝杈即能蓬松成伞形。二———三年,即可郁闭成较高层的树林,相当于幼苗栽植了10年的成长量。同时缩短了绿化进程和成林周期。是一个很好的经验。1972年饶河县在许多村屯推广。其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城建局,也来此考查此法,并购买了大批钻天柳杆,进行城镇埋干植树绿化,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经过多年埋干插植钻天柳的实践表明,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在采种杆时,要选择生长笔直和无病虫害的树木斫采,以保证种杆的生命力;其次是采种杆季节,必须掌握在树木落叶后的秋冬季节进行,在埋植之前,以斜放在雪窟里或水沟里,不使水份蒸发,以保证成活率;第三,栽植地点, 要选择平坦和较为低湿的地带,或江河或溪涧两岸为适宜;第四,插植季节,以秋后封冻前最为适宜,埋植后树杆与泥土冻结一起,翌年春时不至于因大风吹拂摇撼树干,影响树木扎根和萌发。除了埋干栽植之外,还可以采剪幼枝进行无性钎插育苗和有性种子育苜的方法。以钎插育苗生长较快。只要一年工夫,即可出圃造林。初生的幼条,呈红紫色,外表附着一层灰白色粉末,当年可生长1.5米至2米。四五年后即可长至七八米, 20—30年,可长成胸径40—60厘米的参天大树。这种树,不论大小,只要剥开外皮,内部形成层全部为姜黄色。犹如黄檗罗内皮一样鲜黄夺目。

钻天柳不但材质好,生长快,可以用于绿化的好树种,而且它的花穗又是北方林区早春蜜源植物,它的花期一般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共20余天的时间,其经济价值不可忽视。

各地绿化中,对于那些虬曲杈桠柔枝婆娑起舞的垂杨柳,当然是不能歧视的,其间穿插栽植一些钻天柳,而且它的长势快,树形高,材质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且其成林之后,侧枝有如垂杨柳一样纤长而低垂。飘拂起舞,一样的美化山川大地,何乐而不为呢!


一九七八年七月



遍尝松果话红松

说唱古书里常有:“渴饮清泉水,饥食松柏子”的句子,描写隐士们所过的“仙家生活”。其实,清泉是可以饮的,而松柏子并不见得都可食的。柏子是一种油果,可用于医疗,具有止咳润肺的功效,但食用却不太宜。至于松树籽,大部份松树的种子都是不能吃的,可吃的也不过两三种而已。生长在山西晋西北山区的一种松树,名叫华山松,松针五鬣,所以又叫华山五叶松,它的针叶很长, 颜色翠绿,球果长10—22厘米,直径5—9厘米,种实长1—1.8厘米, 直径0.6—1.2厘米,呈长三角形,含油率百分之四十左右,是一种可食的松树种子;再是分布在云南横断山区一种松树,叫云南五叶松,类似华山五叶松, 球果略小, 在树木分类学上,它属于华山松的变种,种子也是可食的;而最受人欢迎的,而且营养丰富,口味香甜的松籽,就要算是红松了。红松又叫海松、海木、果松、辽东五叶松或朝鲜五叶松。生长性状,类似华山五叶松,但其针叶略短,叶鲜艳呈翠绿色,是松类唯一色彩鲜艳的。红松球果宝塔形,比华山松略粗略短,长15—25厘米,中间直径8—12厘米,种实较大,含油率60%以上。红松树是一种稀有的珍贵针叶树种,分布虽然较之华山松为广,但数量也是不多的。 《开荒本草》上说:海松籽生新罗……”,新罗即今日朝鲜。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海松籽出辽东及云南,其树与中土松树不同,唯五叶一丛者,球内结子大如巴豆而有三棱,一头尖尔……”出云南之说,怕是以云南五叶松错当海松了。根据近代林木考查证明:红松的自然分布为:我国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小兴安岭。此外,朝鲜北部及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今苏联沿海州的锡赫特山脉(老爷岭)及黑龙江北岸的哲勒肯山(苏改为扎尔山)、色山杨山(苏叫布列亚山)、图嘞里山(苏叫土拉纳山)一带也有分布。红松喜欢生长在湿润松散的黑腐殖土壤,从缓坡到高岭险峰以及平坦的山间谷地都适宜生长,最高可达35米以上;最大胸径为二米。它的表皮棕红,带有灰黑晕,木材细密而轻软,颜色黄白带有微红,红松,即因其材质泛红而得名。它的最大特点是材质结构稳定,胀缩力小,是建筑工程唯一理想的材种。尤其是做梁柁、房架、门窗扇以及制做家具,是唯一受干湿的影响而不变形的佳品。是世界上稀有树种之一。红松树的种子,医药上称“海松籽”,含有大量的脂肪油,油酸酯、亚油酸酯和少量掌状防己碱、蛋白质和挥发油等,可用于治疗喘咳、肺结核,具有润肺,滋补的功能。红松籽炒食,其香美可口,远远超过榛子、榧子、花生、葵花籽的香度。不论吃多少,从无胀饱之感,或引起泄泻之虞。具有一种润燥止渴的功效。红松根旁,夏季还生长一种名贵的珍菌———松珍蘑,俗称快当蘑。是一种营养极丰,味道极美的滋补品。松香、松根油也是它.的副产物。

我国天然红松分布,由于历史上封建军阀以及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乱肆砍伐, 现已所剩无多。 我国人工培植红松,最早开始于40年代, 迄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 人工红松,十四年即开始成熟结塔长籽,辽宁省本溪县的草河口林扬,43年生的人工红松,株高可达28米以上,胸径在35—45厘米之间。生长非常茂盛。30年生,属于解放以后人工栽植的红松林,在东北各林区到处可见。随着人工造林事业的发展,红松的分布,必然要超出其自然分布范围,在林业科学发达的今天,它的足迹必将向着更为广泛的区域展开,要想品尝松果香,拿起镐来多栽植一些为人类多所贡献的红松吧。但是,在栽植红松树时,切应记取:红松树只适应于山野腐殖土内栽植,也就是说,它只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绝不能在城镇街道或庭院里栽植,因为这些地方,一是庇荫不足,另一方面,土壤含盐碱过多,红松树根本无法存活。

很多地方,由于不了解红松树的特性,盲目地在城镇里栽植红松,所造成的损失的例子是很多的, 切不可以再去尝试了。本人有一首题红松的诗中有:“一任瘠土山野种,不可玉阶巷里栽”的句字,就是这一问题的说明。

一九七八年七月二十五日


繁育白桦,桤树的好办法

人工发展植树造林的重要一环,是树木种子的人工采摘,而后经过脱壳去杂,即可进行播种。核桃、红松一类的树木的种实,还可在树下拾捡;杨柳又可进行剪枝插条,进行无性繁殖, 但是也有的树种比如白桦和桤木、山杨等种子,个体非常小,一颗桦树的种子,只有一粒小米的十分之一,在将果穗采集后,进行人工筛选,是一件很麻烦的事。由于个体小,受气温和干湿影响变化较大,一不小心,就容易发霉或干枯,只要略微变质,它的胚芽即遭到破坏,而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对于这些树种的采集,要求特别严格,一是需要及时,二是防止霉变,不能长期存放,只能随采随播。播种后,只能盖上一层很薄的覆土,同时还要求保持一定程度的恒温恒湿,否则也是没有生发的可能。就是这样的审慎处置,其萌发率,仍然很低。因此,通常在人工繁殖这些树种时,不能不算是一个难题。

经过人们的长期摸索, 找出了一种繁育白桦、桤、山杨、钻天柳等树苗的捷便方法。它的过程是;繁育这些树种时,不要进行人工采种,也不要进行人工撒播,只需要在天然的桦、桤、山杨、钻天柳……等树林的边上,最好是在树林的东、北、南方向,以东面为最好,删除草木,垦出一块熟土,而后南北向筑起1.1———1.5米宽的畦床,同时像栽培人参一样搭起荫棚,东高西低,畦上的土壤要打细整平,当这些树木种实成熟之后,随风飘落四散,也照例飘落到附近的畦床上面,不要覆盖土壤,只需人工不断喷洒水雾,使之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即可使所有飘落到苗床上的种子发芽生根,并萌发出土,幼芽出土后,为保持阴润状态,需要不断喷洒补给水份,当年即可长到10—15厘米, 第二年春天可将苫草揭掉,让其全面见光、透雨,使其生长粗壮茂盛,秋天即可出圃栽植。株高一般可达到了70—85厘米,每平方米苗床可产苗90—200株之间,亩产苗可达6一13万株。 这是一个半人工半天然培植苗木的极好方法。这比人工采种撒播,不仅程序简便省工节约,而且收效也是十分可观的。

一九七八年七月二十日


水冬瓜是无用之材吗

在北方林区生长着一种名叫水冬瓜的树木,这种树专门生长在低湿的河旁或平坦的山间谷地。它与南方的桤木同属桦木科,种间的差别,基本上没有什么两样,通常又叫做赤杨。最大的株高可达15米,胸径30—50厘米。是一种材质轻软而又细密的树木。但是,由于人们对它的用途认识不足,大部被砍做烧柴。有的地方,已濒临灭迹。据林业学术界人士说,它已列为被淘汰的树种。

水冬瓜真是无用之材吗不是的。水冬瓜这种树的特性是生长快,用处很多的良好树木,单就木材而论,它的结构细密,质地松软,伸缩性小,可以用来凿木盆、木瓢,旋木碗,又是制做铅笔杆的原料。有人用它破板做柜橱、面板、锅盖、性能均呈良好。不但不裂,而且不变形,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材种。此外,它喜欢生长在低洼多水的地方,耐涝性强,是营造水土保持林的重要树种。它的另一个特点是,播种容易,只要把土地整好,将种子直播于土中,当年即可生长一米多高。不需育苗移植,三到四年,便可郁闭成林。15———18年即可成材。

水冬瓜的种子,八月末至九月初成熟。采集也比较容易,将果穗采下来,经过晾晒,干燥后,用木棍敲击,便可脱落出来,不用处理,便可播种。因此说,水冬瓜这种木材在国家四化建设中,需要之处颇多。那种把水冬瓜视为无用之材的论点,实在是没有根据的。

一九七二年七月二十日


针阔叶林的演替

一个人的寿命,充其量不过百八十年,所以说,每个人直观各种自然发展变化的进程是有限的,因此要想掌握和洞达自然规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宇宙星体,自不必说。就是地球上林木生长更替,水流动迁变化,也都不是一个人所能轻易观察始终的。自然界之规律,大多是几代人甚至是几千年多少代人才能认识和得出结论。林学家们,通过对林木生长规律的观察与考查,得出针阔叶林相互演替的结论。因而便创立了林木生长树种间自然更替的学说。这些论证确确实实是一个客观的大实在,是无可非议的。这就是说,原始森林在无人为作用的情况下,针阔树种间,是在进行着自然更替的。比如说,红松林到一定的时候,是可以被阔叶林所代替。阔叶林到一定的时期,也能被针叶林所取代。这种演替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原来阔叶林形成优势的时候,而针叶树在林冠下,树隙间处于被欺被压的境地,借得点滴水份和丝微的阳光聊以苟存,挣扎度命,当阔叶树长到一定的年龄的时候,开始枯腐,它们借机便茁壮的生长起来。也有另一种情况:即原生的阔叶林正处于旺盛阶段,松树的族系,无法在此取得立足之地,当原生树木开始衰朽的时候,这时,林冠下由于雀鼠和兽类移入针叶树的种实,埋没土中,经过一定的温湿条件,逐渐萌发出来,于是便成为一株株青翠孱弱的小青松了。在大树下慢慢生长,等到阔叶树枯腐或倾倒之后,为后来生出之针叶树让出了土地空间,于是松树便又占据了优势,茁壮而挺拔的生长起来。随之原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演变成松树为主的大森林了。不过这种演替过程,需三四百年甚至六七百年至上千年的时间。不为一代人所能全观。人们通过化学分析,可以从阔叶林的土壤中找到古代松花粉已腐烂了的微粒,同时在松林的土壤中,得到橡实、椴木、山胡桃外壳腐烂了的微粒。这就足以证明,那种认为长松树的地方,从来就长着松树,长柞树桦树的地方,从来就长着柞树和桦树。长阔叶树的土壤。生长不出来松树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当然树种的演替,也是一个十分艰困的过程。原来主体树种正在繁茂兴旺的时期,很难设想他种树种可以在此立身插足的。俗话说:“宁为人下人,不为树下树”。做树下之树,不要讲成长,就是生存下来,也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因为阳光、水份、土质养份全被主体树木所独占,毫不相让,只有在大雨滂沱或夏日阳光炽照时,土质、养份、水份、阳光,主树无法将它全部吸收的时候,被压树或他种小树,才能趁机稍事利用,以使自身枝叶得到舒展。因此说,从一个上无天日,下无寸土的被压的树种,慢慢从主体林中崛起,反客为主的将主体树压倒,变成山林的主人,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啊,尤其是阳性树种的落叶松和樟子松,它们对光照要求尤其强烈,因此在主体树相当繁茂的情况下,无法插足生存。人工栽植也是如此。要想在主体林冠下生长,必须是在主体林木透光,郁闭度在0.5以下,才可能立足生存。只有云杉、冷杉和红松,可以在郁闭度0.9一l.0的阔叶林冠下扎根成长。尤其是红松树幼小时最喜庇荫,它的生长甚至必须是在大树遮庇的情况下,才得以繁茂臻绿和茁壮的成长,我们不妨走进树林去作一次实地观察,他种树木,如在阔叶树枝叶交盖之下,即是勉强的成活,而生长点也要干瘪枯死。唯有红松,可以在阔叶树繁密的叶隙中挺拔而起。这就足以说明,阔叶林最适宜红松树的演替。反过来说,针叶林中,最适合柞树杨树和白桦树的演替。这些树对光照的要求,不十分强烈,能够在微光条件下生长,因此也是一种演替的先锋树种。针阔叶林的演替,能促进林木的生长,加快木材生长周期。换句话说,它可促使树木新老交替和保持林木生长的连续性。树木因有耐荫品类的存在,可以充分利用时间、林地和空间,加快木材生长,不致等大树枯腐或伐倒后才开始栽植小树,那是多么豁不来的。

一九八三年五月


山杨林的天然更新

天然林采伐过后,通常多采取人工更新,进行整地、刨穴、植树。其实,根本不需要人工更新。只要将所伐除的枝杈清理成堆,或纵火烧掉之后,次年春,那些被伐除的山杨树,埋在土里的宿根,即会生长出茂盛的幼杨苗。这种幼杨条,由于有原树的粗壮根系,尽管地表部分的植株被伐掉,但地下吸收水份养份的根系组织根本没有受到破坏,凭藉已有的强盛的吸水和吸取养份的能力,萌发出的新的幼芽,拔地而起,很快便会长成一株笔挺的明条,宛如人工培植的苗圃,当年即可生长2—2.5米高,如果雨水适时,土质且又肥沃,当年株高,竟能有达到3米者。其生长速度,甚是惊人。幼杨苗生长5年,株高可达五米以上,胸径可达7—8厘米,最粗可达9厘米。这时,由于间距过挤,已不再适其生长,从第6年开始,个别被压植株,即陆续自然枯死。这些被压的植株的自然枯死,代替了人工间伐,为保留树的持续生长开拓了新的空间和场地。这些保留植株进一步拔高放粗,至第八九年的时间,进入第二轮淘汰过程,这次被淘汰的多是身高四五米高的幼龄杨树。这些幼龄杨树的自然枯死,约占全部植株的10—15%。又一次为保留植株的生长进一步开辟了采光吸水和吸收养份的基地。至第十一、二年,这些天然更新的山杨林,每亩保留株数,约在500—600株之间。胸径可达10—15厘米。这时,便达到采伐使用的年龄。

如辅之以人工抚育间伐,以50%的剔除比例,将被压树,病腐树和密集树, 按留一去一进行间伐,每亩可出杨木杆200—300株。经过5年的时间,树高可达到10—15米,胸径可达15—25厘米,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大乔木。这时,再进行第二次人工间伐。本着留优去劣,留去各半的原则,每亩可伐130—150根,出材可达6一7米。此后,由于树木的继续生长,且植株之间,日渐疏朗,这时可以进行复层林建设,可以开始在林冠下栽植一些他种树种,比如红松,水曲柳、黄檗萝等幼苗,随之大树的不断生长和间伐,幼龄复层林生长场地和空间的不断开辟,吸水采光的条件的不断扩展,既有利于大树的生长,同时也有利于小树的生长,尽管其后在采伐过程中,要伤害一部份小苗,但对于整个森林持续生长和交替,都是有利的。这就是山杨林采伐迹地天然更新的全部过程。在第二代复层林成林之后,在树种的结构上,将形成以人工栽植树种与山杨树呈混交状,在第二代树木被伐之后,第三代仍勿须人工补植,靠天然更新,又可转化为纯一的山杨林。

经过多年的实践观察表明,原生山杨林的天然更新,必须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其一,必须是在限定范围内的块状或条状纯山杨林采伐迹地周围, 必须有一定宽度的保留林带, 用以遮风蔽光、保水,有利于山杨幼苗的萌发和生长。否则,如果漫无边际的大面积皆伐,造成林地大面积透光,蒸发量增大,容易促使喜光性杂草和灌木繁衍,形成“草化”。尽管山杨宿根也可以萌生一些幼条,但生长率和木材的质密度,都将大大下降。而且还容易导致虫害和病害。不利于山杨林的天然更新。其二,山杨林的天然更新,必须是在同轮龄的纯一的山杨林,采取小片带状或块状皆伐的迹地上进行。不能靠择伐或卫生伐,进行天然更新。山杨林小量择伐,林地透光度太小,山杨宿根,不能在郁闭度零点六以上的林冠下萌生。那样会导致林地灌丛化,使山杨植株自然减少或趋于灭绝。

有人传论:山杨林采伐迹地天然更新,由于植株全是由杨树宿根萌生出来的,将会出现树干的爆裂,实际观察证明,树干爆裂,不在于萌发和实生,而在于树干的受曝晒和通风程度。如系萌生苗,长出之后,林内湿度适中,周围有林墙遮蔽,树干受不到阳光炽晒,虽不是种生,而是宿根萌发的杨树,其生长也是健壮的,树干并不发生爆裂现象,而且材质也是优良的。山杨树干爆裂的主要原因,是树木幼龄生长稀疏,通风透光太大,长期处于强光的照射下,或地处山前坡,树干长期受日光灼晒,而且昼夜温差大,树干部皮层胀缩无定,造成树干皮层爆裂腐烂。另一种原因,是由于病虫害或山火的为害,使树干部皮层受损,以致变成劣材。

一切从事林业工作的同志,切不要盲目地进行所谓林相改造吧,对天然林采伐迹地,要加以具体分析,能够天然更新的,且莫劳民伤财,进行所谓人工更新,重复栽植。尤其是山杨林的采伐迹地,实行天然更新,是既省钱,成材又快,且收效又大。而且也是保护原生地被,维护生态平衡的极好方法。除山杨林之外的其他材种的采伐迹地,实行天然更新,也不是不可行的。

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日


红松树的合理栽植

红松是世界上分布较少的稀有珍贵树种,不仅木材材质优良,结构细密,可用于建筑,又是制做家具的良好材种。同时种子又是重要的可食性油料,且又可用于医药,具有止咳、润肺等功效。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天然红松林的采伐量急剧增加,使自然分布的红松林面积日渐缩减,自本世纪40年代起,开始进行人工培植红松,其中以我国辽宁省草河口为先行。早在70年代即已成材,开始间伐。其后,吉林、黑龙江都相续开始人工培育红松,至80年代初,东北三省人工营造的红松林,总面积约计在180—200万亩之间,约占人工造林总面积的2%左右。为什么红松所占比例这样小呢其重要原因是由于红松初期生长缓慢,成材较晚,当然这是一定因素。同时,红松种子的丰歉无定,而且颗粒大,可供食用,育苗成本高,植树单位不愿营造红松,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对人工红松林的营造方法,同落叶松、樟子松、杨树同等株距,浪费大量苗木,也是红松林面积不能扩大的更重要原因。

黑龙江省勃利县通天一林场,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营造的人工红松林,行距1.5—2米,株距1—1.5米,实际生长结果,第八九年,即郁闭成林,株高可达2—3米。这时,幼树既不能成为用材, 但密度已不适应其生长了。达到10—12龄的时候,必须进行人工间伐,裁去50%,每亩可剩有150—220株幼树。第15年过后,又须进行第二次间伐,但木材仍无适用价值。这次抚育间伐又要裁减50%的株数,由于栽植红松株距的不合理,被剔除的幼树又不能利用,实际是一个极大的浪费。每亩地浪费成本约计10元以上。但是这仅仅是苗木及幼树的浪费,并不是症结所在。而重要的是,由于苗木的浪费栽植面积的减少,时间的延缓,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为此,为了大面积的开展人工培植红松林,更大速度地加快红松林建设,对红松的栽培方法,必须根据红松的特点,决定其株距。经过实际摸索,认为:红松树幼龄成长较慢,且喜与它种树相混生,为此,在原生树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栽植红松,首先对原生林采伐迹地,应采取天然更新的原则。在此前提下,以每隔15—20米远为行距,以每隔15—20米为株距, 即以原来1.5—2.0米的株行距,扩展十倍达到每相隔15—20米远植一株红松,造穴由原来半米见方扩展为一米见方,每穴由原植一株改为并排相距半米植两株。这样,迹地上原生树种任其自然生长,辅之以人工补植之红松,每亩地红松苗,只30一60株,且栽植后,除头两年须进行抚育除草外, 第三年即不须人工管护。如此,原只一亩林所需的红松苗木(440株) 可以扩展营造10亩红松林,不仅成本降低,而且又可减少中间2—3次人工间伐抚育所造成的幼树浪费。如此,这块以天然更新为主的采伐迹地,辅之以人工穿插式的栽植红松,15年后,便可成为一片以红松树为主体的针阔混交林,七八十年后,红松材种将是这片林地的主要产品,其它材种则是该林地的副产物。


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日



谈树木的花纹

人们购置木器家具的时候,都喜欢挑选纹理清晰、美观的。其实,木材的花纹是怎样形成的呢不同的木材,有不同形状的花纹,木材的花纹,来源于树木的年轮。椴树、槭树,杨树、桦树和南方的杉,梧桐等木材,纹理不太明显,而黄檗罗、水曲柳、核桃楸、槐等木材结构粗松,均有明显的花纹。而纤巧的花纹,来自于树木的弯曲度。一株树木,剖开侧断面,便能看出层次清晰的年轮一一纹理,通常来说,笔直的树木,纹理是不怎么好看的,而弯曲的树木在取直线锯木板时,打破了以树木生长年轮为体统的表里纵深线,便形成水波展弧,山云出岫的美丽图案。

既然如此,在选用木材的时候,并不能以弯直为标准,而应以材质的质密和粗松,成实和腐朽为选用标准。建筑用材,要以笔直的良材为好,纹理的明暗浅显,无关重要,因此,营造建筑用材林或次生林抚育的时候,应多栽植或选留一些长势率直挺拔的树种。而对于制做器具,车辆,农具、家具的材种,则不要过于挑剔它的弯曲程度,只要树木无病腐枯朽,即应加以培植和抚育,俗语说,“树大自直”,即或有些漫弯,造材时,即解决了弯曲之虞,何况弯木破板时,尚能出观秀丽壮美的花纹,又有什么不好呢!

一九七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树干为什么会爆裂

树干为什么会爆肚子有的人以为主要是由于插条育苗,无性繁殖所造成的,其实不尽是这个原因。树干的爆裂,主要是由于阳光的炽灼所引起的。我们不妨仔细观察:凡是树干爆裂的杨树,多是在日光照射强烈的阳面,同样插条育出的树苗,栽在山的后坡,环境荫郁,生长就挺拔苍劲,即是人工播种或天然播种的树苗,也同样是这个情形。再观察一下苹果树的腐烂病,亦都产生在树干的阳面,究其因,也是由于太阳光的灼炽所引起的。目前解决苹果腐烂病,有人工配制的专用洗油,当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最根本的解决树木阳面爆裂的办法,就是栽树时,最好要选择气候荫郁的场所,比如屋后,山的北坡,山凹里,遮光的墙院背面,而对于阳坡植树或公路街道绿化,一个办法是要密植,自己创造荫郁的环境,减少阳光对树干部的辐射。公路街道绿化,为防止爆裂,最好先在植树的穴位前面,栽上一两簇矮小的灌木,而后在树木的后面栽植树苗。解决苹果树日灼病,也可采取同样的办法,即在栽苹果树的前一二年,先栽植低矮的樱桃,郁李、醋栗等灌木,然后在灌木背后,栽植苹果树,这是解决日灼腐烂的唯一有效办法。等到苹果树郁闭成荫,而后再将灌木剪除。除此之外,当然也可采用一些在树干上涂白灰、反射日光,减少灼炽,或冬季里裹草等一些辅助措施。

一九七二年六月二十九日 于佳木斯


白桦树为什么容易腐烂

树木伐倒之后,如果不及时运下山来制成成材,放在山林里或是堆积在楞场上,时间长了就会腐烂,有些树比如北方的松、柏、柞、榆、黄檗罗、胡桃楸……南方的樟、 楠等,开始表皮先烂,而后木质逐渐变腐,有些树比如杨、槭柳、木岑、桤木等则是表里同时腐烂,有些像白桦、椴树,带皮困在山场或楞场,一至两年即全部腐烂,完全失去利用价值。而有的,比如黄檗罗,核桃楸,暴马丁香、樟、松、柏等树就腐烂的很慢,有时直到最后烂成一个木棍,而未烂部份材质还很坚硬完好,仍有使用价值, 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般说来,在通常的情况下,树木的腐烂,多从表皮开始,而后渐及木质,为什么先烂表皮呢因为树的皮部多是由粗纤维革质,胶质……组成。当树木被伐后,失去了生活能力,经过风吹雨渍,加上阳光的曝晒和湿气的浸润,正适合各种霉菌的生长繁殖,因此木材如放在不通风的场合,又有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树皮部纤维质和胶质,只要一个夏季,就会被霉菌全部分解烂掉。如果放在通风的地方,则腐烂的就慢些。当树皮被霉菌分解腐烂之后,逐渐开始侵袭木质,有些木质,比如樟树,木质中含有大量樟脑素,具有杀菌作用,因此腐烂的很慢。松树木质中含有大量的松节油也不适合霉菌的生长繁殖,所以腐烂的也是慢的;柞木质里含有大量单宁成份;榆木里含有大量钾,黄檗蘖罗树木质里含有小檗碱,棕榈碱、黄柏酮……核桃楸里含有大量的甙、槲皮素5—羟基—1等,暴马丁香含有一种强烈的芳香剂和挥发油,都有杀菌和抑菌作用,而且木质里含糖极少,吸水也极小,甚至没有,所以这些树木,也不具备霉菌的生长条件,即是腐烂,速度也是非常慢的。它们是由表及里一个年轮一个年轮地渐次腐烂,直到烂到最后剩一根木棍,木质仍然坚硬如故,其原因即是如此。有些树如杨柳等,为什么腐烂的快呢就是因为这类树木质里除了纤维质以外,其他成份很少,吸水力又强,如不做剥皮处理,木质里的水份蒸发不出来,加之温湿合度,很快就会被霉菌吞噬分解,木质随之变糟,而失去使用价值。另如白桦和椴树,为什么不剥皮处理,当年就变腐呢这是因为这些树,除了和上述杨柳有共同特点之外,木质里还含有大量糖分。由于皮部围的很紧密,水份不能迅速蒸发,经过夏季里烈日的炽晒,气温升高,木质里糖份很快转化为有机酸,使大量木纤维质遭到破坏,因此说,白桦树采伐后,如不加工或作剥皮处理,即是不经雨水的侵渍,材质也会变糟而失去利用价值。所以通常把桦木叫做“晴天烂”就是这个原因。

一九七七年四月三日



空筒树的由来

当你漫步森林,常常会发现一些枯老的树木,它们衰老往往是从树心开始腐朽,由根部向上向四周延伸,以至于完全枯死。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树木的成长,从一粒种子发芽开始,便形成了发达的根系,依靠根系吮吸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和水份,通过光和作用,进行发育成长。从一个孱弱的幼苗,到成长为一株参天的乔木,都是通过这个过程来完成的。树干的挺拔和根系的延伸,是同时进行的,当它们伸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停止生长。粗大的树木,由于长期的吮吸作用,将树的根部的土壤中营养物质吸收殆尽,而且还存留下许多有毒物质,这时那粗大的树干便不能再依赖于基部的土层中吸取营养和水份了,因此,树的基心部位,对于营养物质和水份的传导作用,也随之减退以至于完全停止,不得不依靠树的周围侧根向远处吸取营养和传导水份,以维持生存。基心部位,由于长期失去工作能力,便处于枯死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演进,受土壤中微生物的侵袭或蝼蚁蛀虫的啃啮,枯死部分便开始腐朽,由上而下,由里及表,以至于全株枯死,这就是空筒树的来由。但也有另外的原因,如根部的某一侧面,被山火烧伤,或幼小的树根,被蛀虫咬伤,或其它原因造成根部伤损,或树的枝干某一部位的伤损,因雨水的浸渍造成由上而下的腐烂,形成空筒,也是促使树心枯腐的一方面原因。

防止树木空筒烂心的最主要方法,就是要及时的掌握各种树木的轮龄,当树木达到成材不再进行生长时,便应及时进行采伐。人工栽植树木,应特别注意选择根系发达的植株,不要用根部受伤或残缺不全的植株栽植,同时植树时,要注意栽到土壤松软肥力较大的地方,不要窝根。山地造林时,应采取深刨穴,将石块清除,移进松软的肥土,以保证根须的发达。天然林中,进行抚育,要特别注意淘汰和芟除那些根部伤病的树木,保留根部健壮发达的树木,使其加速成长,防止早期枯腐。

一九七二年三月 于奋斗村


柞树———木中之宝

柞树,又叫橡树,栎树,其种类很多,如槲、麻栎,蒙古栎,青棡树等等。属壳斗科。这种树适应性很强,分布也很广,南起云贵高原,北至大、小兴安岭,到处都有它的足迹。它的耐干旱抗严寒性能非常强。一般多生长在山的峰巅,或山麓以上。平原区多分布在高阜处或漫岗。对土质的要求也不高。肥沃的棕壤或黑钙土当然是好的,但是贫瘠的白浆土也能生长。它的材质很坚硬,用途也很广。长在山背坡腐殖层较深肥沃的土壤里的青棡柞,是制造车辕、车轮辐条,各种工具把柄、农具、桌椅等器物家什的最好材种,它不仅质地坚硬,而且有筋有骨,为一般生产生活和建筑上所不可缺少。出口一立方米柞材,比其他一般木材价格要高出30%以上,在国际上,也是贵重材种。

柞树不但出产木材,而且枝杈又可用来烧制木炭或生产木耳。柞木炭含瓦斯量最高,是制造活性炭和火药不可缺少的原料。用柞木炭能代替石油充内燃机燃料,生产柞木炭,同时还可提取木醋或制造食用醋精、木焦油等多种工业产品。一株过搂粗的柞树被斫伐后,枝杈放在林中,过两三年后,经过日蒸雨渍,年可生产木耳1斤以上,可连续生长5年。枯腐的柞树,还能生长鲜美可食的菌类———“猴头”和树鸡蘑。柞树叶腐烂后,可生长榛蘑,味道很鲜美,都是有名的山珍佳肴。

柞树皮可代替木栓,用来煮网,作防腐剂,又能入药,用来止泻止痢,效果非常良好。幼嫩的柞树叶,还可放养柞蚕,生产美观耐用的柞蚕丝,我国山东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一带,都是柞蚕的重要生产基地。柞蚕丝织品,是国家的重要出口物资。50年代以来,吉林、黑龙江两省也开始发展柞蚕丝生产,因此,柞蚕丝在纺织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柞树的果实叫橡实,是一种产量很高的木质粮食,橡实经过加工,可提取大量淀粉,可用来浆纱或食用。橡实还可酿酒,糟粕还可用来喂猪,能节约大量粮食。橡实里还能提取大量药物———单宁,为收敛剂,与柞树皮有同等功效。此外工业上还有一定用途。因此说,柞树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树种。有人说,柞树全身都是宝,实在是受之无愧。应该给以应有的重视。但是,由于柞树分布很广,适应性强,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大量地被砍做柴烧,或将柞树剔除,另栽其他树种,这确实是应该进行探讨的问题。从客观实际需要出发,不仅柞树林不应剔除,而且还应加以大量培植,栽培柞树的技术并不难,秋前刨好穴,秋末和春初进行橡实直播。很快即会破土茁壮成长,迅速成林,已经残破的柞林,只要实行封山育林,不再进行破坏,经过15~20年的时间,便可有计划地择伐用材。


一九七二年九月


树 上 树

树木大多生长在土里,也有的生长在石缝里;还有的生长在水里。可是,你是否知道,有的树却长在活树上。这就是民间通常所说的冬青。

冬青的学名叫“寄生”,是寄居在别的树体上的一种常绿灌木。因为它一到冬季倍加鲜绿,所以人们叫它冬青。寄生通常有二种:一种叫桑寄生,寄生在桑树上,叶片大,形同小树;另一种叫槲寄生,寄生在壳斗科大叶槲树上。实际上,由于槲树输导水份的能力差,寄生的种子不易萌发,因此,长在槲树上的寄生很少,而大多长在杨、柳、椴、榆、白桦等树上。

寄生的个体矮小,高仅半米,虽然没有根须,但却有茎有叶,有花有果,是一种多年生的灌木。寄生的茎和枝呈圆柱状,二到三叉分枝。叶对生,无叶柄,叶片肥厚,呈肉质,黄绿色,披针形,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有光泽,主脉五出。花单性,雌雄异株,生于枝端二叶中间,米黄色,无花梗。果为浆果,呈球形,半透明,里面的种子非常小,小到肉眼都难以辨认。

寄生的繁殖方式很奇特,说来有趣。原来,寄生的浆果含有大量的胶质和糖分,榛鸡、松鸦、乌鸦、麻雀等鸟类都爱吃.当它们吃了浆果之后,由于浆果里的胶质糊满了口喙,不得不在树上搓擦,种子也就传播到别的树上。在树液的浸润和光照的作用下,种子先生出胚根,再生出吸盘。盘下又生出吸根,靠压力穿入树皮,然后又生出次生吸根,伸入输导组织,吸取水份和养料,从而得到生存和繁殖。寄生就这样依靠自身的钻营,借助鸟类的帮忙,繁育着自己的后代。

由于寄生是完全寄附于活立木上,尤其喜欢生在健壮的树木上,依靠吸食树木浆液而生活,从而使寄主的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寄生也是各种树木的一种病害。但是,寄生并不是一种完全有害的植物,实际上,寄生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对人类的健康大有助益。

槲寄生,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其中黄果槲寄生,有强心作用;红果槲寄生,也有强心和利尿作用。

桑寄生中含有蓄甙,除有利尿、降压作用外,还有抗病霉作用,尤其对脊灰质炎病霉有显著抑制作用。

寄生入药, 在我国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黄帝本经》中称,其性苦、平,主治脉疼、背强;痛肿、可安胎,充肌肤。《滇南本草》中称,其“性微温,味苦平,主治大肠下血,伤风带血,痔漏”等;生桑树者,治筋骨疼痛,风寒湿痹等。《本草蒙荃》谓,寄生可用于 “散疮疡 通风湿,却背强腰痛”。《本草再新》说,寄生能“补气温中,治阴虚,壮阳道,利关节,通经水,补血和血,安胎定痛”。 《辽东经济植物志》中也说,寄生能治淤血性肾炎、闭经、咯血、瘰疠,心脏诸病及早期肺病等。

据观代临床应用,寄生与他种药物配伍,多用于肾虚引起的腰背痛,也可治妊娠期胎动不安,心腹刺痛,丹田元气不足,腰膝沉重少力。

近年的临床试用,寄生又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还可治精神分裂症,都有显著疗效。在东北民间,用槲寄生煎水,洗治冻伤,效果很好,是林区群众一项传统验方。

寄生这小小的常绿灌木,原是一种很有用处的药物呢。采收寄生,既可防治树木病害,促进林木生长,又可发展中草药材,增加收入,正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北方各省林区到处都有寄生分布,林区人民都可采摘。不过,特别要注意保护资源,切不可斩尽杀绝,更不可伐树采药,任何破坏森林资源的做法都要禁止。


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七日



桤木叶的妙用

人们在长时期的养猪过程中,为解决猪的饲料,作过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从粮食,糠麸,瓜类,薯类,到农作物的秸杆秧棵,蔬菜的茎叶,以及可以利用的野草,都是常用的猪饲料。此外,还利用各种树木的叶子,比如榆、柳、樗、洋槐,椴、榛…等树叶,都用来作养猪的饲料。不过对树叶的利用,大都只能在鲜嫩的时候摘取,夏秋以后,树叶鞣质和木纤维增多,叶片变硬,营养成分减少,不易发酵和煮烂,猪也不愿意吃。如再经霜冻侵袭,叶片萎黄或枯老,叶绿素等营养物质全部消失掉,就根本失去作饲料的价值了。同时,撸取树叶喂猪,对树木的生长会带来损害,因为树木的枝梢经过长期的攀折,会造成干枯和死亡。这对发展林业又是个很大的不利。

经过人们在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过程中,通过摸索发现,唯一不受霜冻影响而能长期保持营养成份的阔叶树中,只有桤木(东北分布的叫辽东桤木,水冬瓜是其别称)的叶子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猪饲料。桤木叶究竟是怎样一种物质呢

原来桤木属桦木科,是一种喜欢生长在山间阴凉低湿地带或溪涧两旁近水的一种落叶亚乔木,分布在全国各地,这种树生长的特别快。杜甫诗中有:“门前桤木三年大”句,就说明了它的生长速度。而且它的适应性强,木质细腻轻软,可制做箱柜家具,又是制做铅笔杆的上好原料。它的花穗是一种早春很好的蜜源。它的叶子,呈五角平面状或心脏形,周遭多缺刻,叶面布满褶皱,极粗糙。其特点是:叶片肥大而绵软,纤维质少,含大量叶绿素,粗蛋白,粗脂肪,胡萝卜素,胶质、钙、铁等物质,因此,在各种可充饲料的树叶中,桤木叶是其中最好的一种粗饲料。长处是:易于粉碎和煮烂,煮出的饲料,富有香气,猪特别愿意吃。这种树叶子另一个特点是:不仅夏季可以摘取,而且凋落以后,仍能收取利用,其营养价值不减。为什么桤木叶具备这种特性呢?因为,桤木叶具有一种特别的耐寒能力, 虽经霜冻,也不萎黄,直到凋落地下,叶片仍是深绿色,保持着完好的叶绿素,直到干枯翌年腐烂为止。收取桤木叶,不一定青贮,因为青贮用工多,而且对树木伤损又大,可以等到树叶全部凋落以后,拿着扫帚到桤树底下扫掠收取就可以了。

装在麻袋里或存放在干爽通风的屋棚上,或是存放在仓库里都行,可以长期保存。不论粉碎做发酵饲料或是随时现煮均可。如果秋季收取不及时,遇上冬季雪小可以随时扫掠收取。这种树叶不仅收取方便,而且收获量也大,易于保存,处理又简单;是山区、林区发展养猪的绝好现喂饲料来源。

桤树叶可以喂猪,观在还没有被人们普遍所认识。很多生活在林区的人们,由于农田不多,苦于缺乏饲料而不敢发展养猪事业,不妨作—个尝试。北方林区,如能将桤木落叶收取利用起来,对于养猪事业,必然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一九七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于北山屯


漫话猕猴桃


木本藤蔓猕猴桃科的植物,共有十七八个品类,其中以中华猕猴桃为最著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猕猴桃,一名藤梨、阳梨,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闽(福建)人呼为阳桃。”它的主要分布区为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贵州、福建、两广等。这种猕猴桃个体较大,略呈四棱形,果实长达4—4.5厘米,直径2—2.5厘米左右。熟时呈黄色,颗重15—20克左右。五、六月份开花,八月下旬至九月中旬成熟。是一种很甘美的果子,既可生食,又可酿酒或制造果酱等。《诗经》国风·桧风:隰有苌楚诗,苌楚,即猕猴桃。俗谓之羊桃。原野生分布很广。随着森林资源的逐渐减少,原生中华猕猴桃自然分布已不很多,我国很早即已开始人工栽培。经过人工培植的猕猴桃,不但个体大,而且含糖量也高。由人工栽培的猕猴桃,也需要依其自然之特性,为之支设棚架,以为其附托伸展,果生于叶腋间,自棚隙下垂,很是可观。由我国传入新西兰等国之猕猴桃,经过长期培育,果实个体比我国原生品类尤大,含糖份水份较之我国人工栽培之品种都占上乘。因此,自本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我国又从新西兰引回其所改良之品种进行栽培,现已收到极好效果。中华猕猴桃之藤本所含汁液,又是桃胶的主要来源。桃胶在工业上用途很大,尤其为造纸、摄像洗印和绘制图纸印刷工业所不可缺少。

分布在华中、华北和东北长白山、张广才岭、完达山、那丹哈达拉岭、小兴安岭一带,还有名叫软枣、葛枣(又名木天蓼)和狗枣等猕猴桃的品类。其中软枣、葛枣猕猴桃,较之狗枣猕猴桃个体为大。这几种猕猴桃,均生于山间隰地,攀援树木枝杈而生长,纠结盘缠,不得透光。因而结果的植株很少,攀附于高树杈桠间的植株通风透光较好,因而果实结得也较多较大。但由于这几种猕猴桃长期处于野生状态,欠缺整枝修杈,果实长得较小,最大的狗枣猕猴桃果实长为2.5厘米,重3—7克,成熟后果实为浅黄绿色, 状椭圆形,周围长有8—10余条浅白色纵线。葛枣较狗枣个体略大,长3厘米左右,果实每颗重量5一10克左右。 形状短圆柱形。色泽与狗枣猕猴桃略同。软枣猕猴桃个体与葛枣相仿佛。这几种野生猕猴桃的特点是:果实成熟后特别清香可口,只是自然脱落,常常为蚂蚁、蝽象、鸟类、刺猬、獾、猞猁、山鼠等啃啮或啄食。正由于熟落时难以收摘存放,因此,山产收购部门,往往在果实将熟未熟之时组织采收。采集后进行人工催熟处理,然后用于制造果脯、果酱或酿酒。其不足处,即是含糖量较之自熟者低30———70。

猕猴桃不但果实可供食用,而且又是一味经时已久的中药,连同根、梗、叶等,都有药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猕猴桃“实(即果实)味酸、甘、寒、无毒,主治:可止暴渴、解烦热。压丹石,下石淋、调中下气,主骨节风,瘫缓(患)不随。长年白发,野鸡肉痔瘘等。藤中汁,可治热壅,反胃,和生姜汁服之,又下石淋,枝叶杀虫,煮汁饲狗,疗病疥”等。

经过现代医药剖析,猕猴桃含有糖分, 维生素C,有机酸,色素,硫胺素、硫、磷、氯、钠、钾、镁、猕猴桃碱等。尚未成熟的猕猴桃含有抗坏血酸,主要药效为解热,止渴,通淋治黄疸,石淋,痔疮等。软枣猕猴桃,能健胃,并且治腹泄。猕猴桃叶捣敷之,可治烫伤。其根,治水肿,消化不良,呕吐,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淋浊、白带,产妇乳少、疖肿、肛脱等。尤其对胃肠系统肿瘤、乳腺瘤有疗效。

猕猴桃叶中汁,含有氨基酸、精胺酸、赖胺酸、亮氨酸、丙氨酸,天门冬酰胺等。主治,能下石淋,医反胃等。

猕猴桃藤木,除制胶之外,还可提取香精。看来猕猴桃真是全身都是宝!为了使猕猴桃稳产高产,除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早即实行人工栽培外,自进入本世纪以来,葛枣和狗枣猕猴桃也都进行过人工栽培试验,其中黑龙江省的依兰县农业科研部门,自六十年代以来,已栽培试验成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葛枣和狗枣猕猴桃,由野生变为家植已为期不远了。在家植的同时,林业部门,对于野生猕猴桃资源,还必须予以认真地保护与管理。采伐中不能将猕猴桃当成无用的藤条灌木加以清除,因为这一富厚的资源对国计民生和自然生态方面,仍将是不可忽视的。因为猕猴桃的广为分布,给森林环境增加了荫郁气息,起着护水护土护木的作用,更加有利于促进林木的生长;同时,由于它自生自落的大宗果实,又为鸟类、兽类、昆虫类提供了佳美的食物,因而在维护自然生态方面,猕猴桃确实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一九八八年四月

封山育林是发展林业的捷径

我国每年用于天然林人工更新的投资,约计在两亿元以上。每年所采伐的天然林,在350—400万亩之间。其中有半数以上属皆伐,有50%为疏伐、间伐或卫生伐。前者计核面积约170万亩左右;再加上天然次生林的被破坏面积—即所谓残破林相50余万亩,总计200万亩左右。这样大的采伐迹地每年用于人工更新,不仅耗去数以亿计的劳动工日,而且又得付出大量财政开支。

长期以来,人们对天然林采伐后,把人工更新视为义理,成为一项规律性措施。但是,采伐迹地是否需要全部人工更新?为了增添一些优良树种,如北方的红松、椴、水曲柳、胡桃楸、黄檗等,南方增植一些杉、樟、楠等,也是可以的。但是,不问林地情况,一味地全部实行人工更新,对原生地被一律采取淘汰改造的政策,也是片面的。

实际天然林采伐迹地,并不需要人工更新。只要将原生地被保护好采取封护措施,过六七年的时间,即可达到郁闭状态,20年后,即可成材。除红松、杉……等树种需人工补植外,其它树种,均可分蘖自生。经过实际试验、观测证明:山杨林天然更新,10年即可间伐成材,20年即可达到采伐期,枫桦、柞(蒙古栎)为主体的林相,10~12年即可郁闭成林,20年可间伐成材, 50年达到采伐期;其它树种,7~10年均可郁闭成林,20年后即可达到采伐年龄。只有红松、杉、云、冷杉等,采伐迹地不能萌生,需辅之以人工更新,或人工补植。除此之外,在天然林采伐迹地上人工植树,都是徒劳无益的举动。同样,对于原生树木已全部毁掉的所谓残破林相,采取天然更新,也不是不可行的。只要原生树木的根系没有被毁垦成农田,其自然恢复能力不减。只要采取坚决的封护措施,10年之后都可郁闭成林,大自然恢复创伤的能力是非常强的。美国1946年于比基尼岛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对岛上一切动植物全部毁灭成焦土,但是16年之后,前往考察,又是一片青枝碧叶和鸟语花香。这足以证明,不论林地破坏得什么状况,只要能够封禁,不在迹地上毁垦或践踏,不破坏幼树萌发和生长条件,一切原生林地都将能恢复创伤,达到完好状态,封山育林就可以这样的以逸代劳的取得功效。

现在封山育林之所以不被人们重视,其原因有二:第一,由于原生林木不被人们重视,单纯追求引进外来快速树种,造纯一色林,第二,由于采伐迹地或山区村屯周围被毁坏的所谓残破林相,不能采取坚决的封护措施,人们随意进山樵采,采完大的砍小的,人畜任意入山践踏,使幼树失去恢复生长的条件,不给林地以自新的喘息机会,以上就是阻碍封山育林政策不能很好推行的症结所在。

既然如此,采取天然更新的根本关键,是在于坚决的执行封山育林政策,对天然林不论残破到什么程度,只要能够认真地实行封禁,10—15年内不准人畜进入,给被创破了的自然地被以恢复自新的条件和机会,则林木恢复到本来面目,将是指日可待的。这样做, 不仅树木生长快, 也节省了人力、财力,而且对保护自然生态平衡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日





打伐枝杈有碍树木生长

果树是需要修剪枝杈的,这是因为人们为了获取果子,让树的枝杈按人们的意愿进行生长,所以要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有计划地控制它的徒长,使枝杈间通风透光,避免摩擦碰撞,以利果子的生长,因此,果树从栽培开始,便需要逐年不断地整枝。

那么用材树种,是否也需要人工整枝呢答复是要具体分析。一般是不需要的。既然这样,为什么很多人工造林不论是南方或北方,城市或乡村,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又特别愿意修打树木的枝杈呢其原因有二:一种是城市里的绿化树木,属于风景林,不以生产木材为目的,尤其在马路旁边,高压线杆、电话线路底下,空间是有限的,为了不妨碍通电,通话,以及保障人身安全起见, 对树木的枝杈发展,必须有一定的控制,否则即会影响城市的交通和安全,不进行整枝便失去了城市绿化的意义,因此园林部门,每年都要按时修剪树木枝杈。第二种就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人们在附近的荒山上以及村屯旁栽植的树木, 由于人们不理解树木的生长特性及其规律,误以为修打树木枝杈,可以促进树木的挺拔生长;二是由于这些地方缺乏烧柴,人们认为,既然修打枝杈,可以促进树木生长,而清除的枝杈又可做燃料,这岂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但是岂不知修打树木枝杈的做法, 恰恰正如孟子所说的揠苗助长的故事一样,适得其反,不但不能促进树木的生长,反而会给树木生长带来损害。

我们不妨作一下具体的观察和比较:自然生长在深山密林里不论是高大的乔木,抑或伐后天然更新的幼壮次生林,并没有经过什么人工修剪或打枝,但它为什么生长得却是那么健壮挺拔,甚至几乎全是那样笔直呢而人工栽培的树木,进行修打枝杈后,不但生长不健壮,反而越来越虬曲蜷缩,甚至有的还死亡了呢这首先要了解树木生长的规律,也就是要了解树木所需要的生活条件。

树木的生长条件,除了与野草和农作物要求有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份、阳光而外,所不同的就是树木还要求有一个荫郁的环境,荫郁的环境的形成,首先要有一定的水份;第二,要有一个立体的郁闭条件,这郁闭条件的形成,有赖于幼树的群集,不仅有高拔的乔木,还要有中等的亚乔木和低矮的灌木,以及底层的各种杂草,当幼树破土而出之后,由于荫郁遮风蔽光,在植物的向光性的驱使下,竞相挺拔,于是乔木逐渐形成林冠,中等的亚乔木夹杂其问,乔木除了自身繁茂的枝叶,遮蔽阳光炽晒树干而外,亚乔木、灌木也起到形成荫郁的森林环境,保护乔木免受日光的炽晒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底层的杂草,则主要起到保护森林地表的水份,减少蒸发和防止水土流失,从以上几种因素证明,只有为林木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荫郁环境,才能促使它们的健壮生长。

人工造林由于缺少乔灌搭配,更谈不上底层杂草蕨类地被物的合理生成,更需要人工为其尽速创造良好的荫郁状态,这就是,一方面靠树木自身的枝叶交盖,以形成郁闭,保持林内的荫润,以及对于水份土质的保护,才能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发育。同时还要加强人工封护措施。反之,不等树木形成郁闭状态, 即进行打枝,不仅破坏了林木的生长环境;使即将郁闭的林间,造成过量的通风透光,地表水份大量蒸发,树干暴露在阳光下炽晒,促使树干部皮层爆裂和生病,生长量减低或完全停止生长,树木长期处于蜷曲状态,甚至成片死亡。由于人工整枝,砍掉了树木的大量枝杈,使树木的表皮受了大量的创伤,导致树木浆液外溢和养份耗损,也会减弱树木的生长。且树干皮部由于人工打伐枝杈造成大量创破,又会导致细菌和病虫害的孳生繁殖,危害树木生长,也是造成树木死亡或早枯的重要原因。

因为树木除了通过地下根须吸收土壤里的水份养份,以供应其地上部份生长之外,地上部份树木的躯干、枝杈通过繁茂的叶片,吸收阳光。通过光合作用,制成叶绿素,以供给本身的生长,上下互相配合,才形成树木的全部生长过程。因此,不适当的把活树鲜嫩的枝杈砍掉,会直接减弱树木的光合作用,同时,人工砍掉的枝杈,形成的大块死疖,会影响木材的质量,降低使用价值。

通过实地试验,天然林进行人工打伐枝杈后,生长量降低百分之三十左右,受病率,阔叶林增加百分之五十以上,针叶树受病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五到七十以上。一九六五年,黑龙江省完达山林业管理局所属石场林场,在其东北沟山场采伐时,将红松林中的椴、榆、柞等杂树全部伐掉,保留了密度相当于0.5以上的红松,同时,对幼壮红松全部实行了人工打伐枝杈,由于采取了这一措施,使这块三百多亩的天然红松林,原来在大批阔叶林的交盖遮蔽下,生长特别苍翠繁茂,突然侧旁的它种树及低层林全被伐除,同时,还对幼壮龄树实行了打枝,使所有树木的躯干全部暴露在阳光下,不到二年的时间,保留的红松,小的自胸径25公分,大的胸到60公分的参天大树,百分之八十患了疱锈病而死掉。

在同一个完达山(那丹哈达拉岭)林区东方红林业局,1970年开辟一条从沁源 (101)经花砬子山到小木营的穿山运材公路,在海拔五百到六百公尺的臭松顶子云、冷杉林区,修路之前,沿途云、冷杉枝叶交盖,一片蓊郁,路通之后,沿公路两侧,透光较大,尤其是路的北侧或东侧,一株株挺拔入云的云、冷杉,因修路使树干赤裸裸的暴露在阳光下,不到三年时间,沿路那些无遮庇的云、冷杉, 大都死去。反之,环境没有变化的,就生长如初,依然蓊郁苍翠。

以上说的是北方的情况,而在内地,原有植被本来破坏的就相当严重,即是进行人工造林,对此不加注意,其危害就更大了。陕西的秦岭林区、福建的闽中林区,四川的峨嵋山区,云南省的横断山脉的高黎贡山一部份林区的天然林,没有经过人工整枝,长势都很旺盛。就人工造林来说,凡是不进行人工整枝的树木,从栽植时起,直到成林十年之内,除了头三年需要进行树下有限范围的抚育之外,而后,整个生长期间,要全部任其自便,将山封护起来,除防治病虫之外,不要进行任何扰动,这样对树木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不论天然林或是人工林,凡是经常不断地进行扰动,打枝、伐杈,撸叶,割草……造成大量的通风通光,使蒸发量增大,林内存储水份减少,使树木形不成郁闭状态,其生长即受到限制。如山东胶东一带的浅山马尾松林,浙、赣、湘、广一带浅山松阔混交林,江西进贤一带人工栽植的杉林等等,由于人们不断地进入割砍薪柴、灌木,修打枝杈,尽管植树为时已经十几年间,仍不能形成郁闭状态,致使林木生长非常迟缓,而且虬曲不直,不能成材。浙江金华———诸暨———宁波一带山区的天然林,也由于砍伐过量,透光过度,年年进山修枝打杈以及在树下割砍灌木柴草,长期以来使树木长势不旺,很多树木变成小老树。使树木生长量比无霜期不足一百一十天的大小兴安岭林区的落叶松和蒙古栎的生长量还低。这除了土质肥瘠是一个重要原因之外,乱砍滥伐,不能进行科学的封山育林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一事实,充分的说明了对林木———不论是天然林或人工林进行密闭封护的重要性。一个周期,可规定为十至十五年,林内一切植被都不允许碰动,林木自然的发育成长,是相当之快的。而周期过后,统一进行一次抚育清理。这样做,不仅木材生长率会大大加快,亩年木材生长量可达1.5—2立方米,同时所清理的干枯枝杈,可以超过封禁前十年的总和。清理抚育一次之后,再封禁起来。由于林内水土保持良好,形成一个完好的郁闭的森林环境,才能更好的促进林木的生长。

既然如此,对树木的枝杈是否就无须碰动了呢因为树木的枝杈,随着树木的自然生长,其底层枝杈失去了光合作用,便开始自然干枯脱落。对这些枯死的枝杈,是可以有计划地进行掰取,这样不仅不伤害树木皮层,也有利于林内卫生。活枝叶一般是不需要打伐的。城市村镇周围的零星植树,当然是可以进行适当的修剪,但其限度以不超过水平枝为度,不能伤害鲜嫩枝杈过多。过大则会妨碍树木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乃至死亡。这是必须予以注意和防止的。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五日于关门嘴子村


水土保持思良策

由于我们国家开发已久,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人工防护工程及造林措施,水土流失的趋势,仍无法制止。开发已久的河流,情况更加严重。原来地被完好的地带水土流失也在日益加剧。造成这种情势的原因,不外乎是由于森林的被砍伐,荒地的过量开垦,农田直逼江河涯岸,不留一点闲余,使地面在暴雨倾注的情况下,泥土由高而低急泻直下,使肥厚的地表沃土被雨水带走;造成江河涯岸冲蚀切削的另一个原因,是农业排水沟渠直插江河,更促使涯岸塌陷冲蚀的加剧。以地被尚属完好的乌苏里江沿岸为例:有人曾作过实地考察测算,在沿我国边界四百五十余公里的边境线上,每年因洪水暴雨造成的涯岸冲蚀塌陷的土地达一百公顷之多。黑龙江流域,虽然没有进行实地测算,沿我国边界年冲蚀至少也在300公顷以上,松花江因属内河,两岸冲蚀更在黑、乌两江之上。这些江道涯岸平均年冲蚀塌陷宽度在二—四米之间。最严重的地段竟达六米之巨。

长江黄河水土流失,泥沙送入东海或渤海,淤积成沙渚岛屿,总不失为国土。而国际河流大量的水土流失,就是另一种意义了。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为解决此问题,早在1965年即曾作出决定,对国境河流的水土保持工作,将採取土石护坡工程和生物护林造林工程相辅助的办法加以解决。计划在黑、松、乌三条江流沿岸,建立50余处江防护岸造林林场,争取15—20年的时间造成一条宽1—2公里的江防护岸林带,以阻止水土之冲蚀。经过实际部署实施,70年代开始,至80年代,一共建有江防护岸林场20余处,总投资达数千万元。经过20余年的实践证明:沿江一带地形复杂,真正造成的护岸林为数不多。虽有一定效益,但并不能使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扭转,且由于农业无限制的开荒,原有的天然护岸林也不断遭到毁垦烧砍和破坏,致使国家投资徒劳无益。这不能不使人们犯了思索。本人曾想出了这样一个方策,以公诸就教于世间。第一,为防止江河岸边水土冲蚀,除了在坍陷较严重地段,采取一些土石工程之外,在开凿排灌沟渠时,坚决禁止直插江道,应将水流送入平缓的湖沼地带,以减缓水的流速,不使直下江河,以减少水土之冲蚀坍陷;第二,在生物防护工程中,应做到:对所有的大江、小河、沟渠两岸都能采取一定的封护措施,即岸宽在500米以上的大江大河两岸,1公里内之天然地被,一律禁垦, 已垦耕的土地,应全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宽度在50米以下之河流两侧,宽三十至五十米之内的林木草地应实行封禁保护;即是三五米宽之排灌沟渠两侧,亦应留十米之封禁区。凡封区内的草木,除黄秋叶落时,荒草允准刈割,所有大小树木一律不准砍伐,并且在保护好现有林木的同时,实行人工补植造林,使封禁区内达到全部绿化郁闭状态。生长期内禁止割草,如此坚持推行十年之后,水土流失情况必将大大减轻。虽然耕种的土地有一些减少,但从长远观点来看, 对抗击水旱灾荒和增加农业产量,增加林木资源,防止国土流失来说,都将是一项功益常在的壮举。

一九八五年五月




衰枯老树犹可贵

人们常常把衰枯的老树当成废物。林业部门在进行抚育或采伐时,往往将它们一并剔除。其根据是:枯朽的老树,徒占地盘空间,影响小树生长;同时又怕它们腐生细菌、虫类,传播病害。因而有时即使生长在光秃山岗或林间空地上的老树,周围并无小树生长,也要遭受剪屠,以致卧腐山中,化成泥土。看来是进行了所谓的“森林卫生清扫”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恰恰是一种无知的盲举。

经过人们对于森林的常期究探和观察表明:衰枯的老树,不但不危害中幼龄树木的生长,而且在维护森林自然生态方面,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为只有父母儿孙的生存,而没有爷爷奶奶的存在,并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完整的人类社会,而森林树木,同样是一个老中青幼连结着的群体,正因为有衰枯老树的存在,才标明了一方森林生长的历史。才构成了完整的自然生态,老树又是一个地方适生树种的见证者。没有老中青幼的结合,而纯一轮龄的树木,不能算得上完好的森林。需要明确的是:衰枯老树,有的,已经失去了生命或失去了生长能力,根本不再孳生与传播病害。它们虽然暂时健立林中,占踞着一定位置和空间,并不妨碍周围幼青壮树的生长。同时它们那逐渐枯腐的植株,正是可以作为养料源源不断地供给新生命的萌发和生长的。恰恰是因为它们衰枯的木质繁生着大宗蠹虫(天牛幼虫),却是啄木鸟赖以生存的食堂。如果森林中全是幼壮林木,但凭少数枯枝病疖,啄木鸟这个树医生的家族的存活都将成为不可能了。同时枯朽的空筒老树,还是紫貂、青鼬、艾虎、花鼠、灰鼠、鼯鼠等兽类和原生蜜蜂栖居的巢穴。大空筒树又是熊罴赖以冬眠的极好场所。就是虎、豹、猞猁也常常是借助于大树窟而栖身的。尤其是衰枯或半衰枯的老槲树,是齿菌科猴头蘑和革菌科树鸡蘑的生长基地。看来,衰枯的老树的存在是多么重要的啊!现今世界各先进国家,为了保护森林中之自然生态,在进行森林采伐时,无不注意加强对于衰枯老树的保护工作。据传,加拿大和瑞典等国,还制定了有关保护衰枯老龄树木的法条,采伐中,保留一株老龄空筒树,尚能得到一定的奖励,而无端伐掉一棵衰枯老树,还要受到一定的处罚。其目的就在于保持森林中各种鸟兽昆虫的繁育栖息环境免遭破坏和对于自然生态平衡的维护。因此,作为我们国家的各级林政机关和一切林业工作者,有鉴于此, 对于森林,决不能把眼光只放在获取木材上—即“大木头挂帅”,而要用总体的长远目光来看待林业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作到从森林中不单是得到木材,而且还要使森林变成多种资源的宝库。要知道,在森林考查中,往往是得到一株原生老龄树比得到一株小幼树困难得多。因为幼树可以再生,而粗大的老龄树,则需要几百年形成。这个问题,难道不值得一切林业工作者的认真对待和冷静思考的么!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五日


复层造林必可行


树木同动物一样,有幼、壮、老三个阶段,整个森林即是由幼苗、青壮木,老龄树构成的整体。

但是,人工造林,大都是一个轮龄,植株高矮,胸径粗细,虽略有差别,但从总体来看,没有大的区别。人们只考虑笔挺的树木一棵棵茁壮生长起来,生产大量的木材,而没有考虑到人工造林,由于轮龄的“一刀切”,打破了幼、青、壮、老自然搭配的生态结构,在林木生长上,没有连续性的自然交替,而是一茬林。当这一片林木成材之后,经过抚育间伐,直到最后一次采伐过后,林地就全部变成了光秃。由于林龄单一的结果,不仅浪费了土地,同时也不利于森林的再生和更新。这就牵涉到复层造林的问题。

什么是复层造林目前在我国的林业战线上,还是一个比较生僻的名词,它的含义,就在于人工造林在林木达到一定的林龄并进行了一至二次抚育疏伐之后,由于树木植株间距己远,林间地面上坦露出较大的空隙,即需要进行复层造林,换句话说,就是在林冠下栽二茬树。这样,不仅使不同轮龄的树木同时生长,而且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保持地面绿色覆盖,起到遮光避风,保持林地湿润,使中老龄树木皮干免受阳光的灼射,更有利于促进树木的生长。当壮龄林达到采伐年龄后,中幼龄林可以自然接替,不至于使林地变成光秃后再重新营造新林。不致破坏林地上树木生长的环境,同时可以加快木材成长周期。这就是说,人工造林中,如同时考虑到复层林建设,可使林木生长保持其连续性和自然交替,反之,老壮龄林伐光之后,重新栽植幼苗,不仅失去了遮风蔽光的条件,且又延缓了成林周期,同时又不利于森林的再生成长。

现时,复层造林,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觉醒和注意。不论南方北方,都还没有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经验。但是,复层造林的实例并不是没有的。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风景林区,即遵循树木新老混生交替这一自然规律,进行了很好的复层林建设。从全国来说,复层造林,他们算得上开路先锋。这里(指紫金山麓下)绝大多数是人工造林,粗大的既有达到胸径四五十公分,树高二三十米的乔木一一马尾松,也有株高十余米的中幼龄栾树及其他针阔叶壮龄树,而在这些老中龄树木中间的空地上,又不止一次地栽植了株高半米至三米的幼龄树,虽然是人工林,但望去与天然林无异,其林木结构自然形成混交状。幼、青、壮、老构成了自然交替网。即是伐除了其中老壮龄树,但仍不失其为森林。林地植被及自然生态,没有根本变化。这可以算是我国人工复层造林的典范。

复层林建设,总而言之,即是在同一地块上分期分批的连续不断地栽植,在达到采伐年龄之后,连续不断地间伐,即边抚育间伐,边补植栽树,这是未来的人工造林和科学造林所必须遵行的重要途径。进行复层造林,又是改变单一树种,开展多种树木混交的有效措施。在南方,栽植第一茬针叶树抚育采伐之后,可间混一些栾、栎、椿……等等树种;在东北,则可于第一层林间伐后,栽植一些红松、柞、水曲柳、山胡桃、黄檗罗等。如此,作到针阔混交,才能充分利用地力空间,使人工造林真正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目的。

一九八三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