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黑龙江省政府     双鸭山市政府

首页 领导讲话 正文 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全面振兴 为建设美丽文明幸福饶河而努力奋斗

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全面振兴 为建设美丽文明幸福饶河而努力奋斗

来源:县委办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7-01-09 访问次数:1249 责任录入:sysrhx


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全面振兴 为建设美丽文明幸福饶河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饶河县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中共饶河县委书记 韩雪海

2016年12月19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饶河县第十六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饶河县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是我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实现全面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全面振兴,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界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文明幸福饶河而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县第十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县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和自然灾害等影响,我们在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胜利完成了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县域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可喜局面。

——五年来,我们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初步探索出了县域经济社会振兴的发展之路。

这五年,我们不断认真总结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理论和成功模式,不断深化对县情和市场的认识,将饶河发展放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和东北亚大市场的背景中来统筹谋划,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改变自主发展能力的薄弱状况,围绕区位、生态、资源禀赋,实施了“一带三区九大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建设绿特基地高标准招引对接加工企业,连接互联网、物联网,全产业链集群发展”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推进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县域主导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了支撑发展的基础条件、基础环境和基本保障体系,明确了振兴发展的主要路径、主攻方向,搭建了改革发展的基本框架、平台载体,全面开启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奋力走出一条符合饶河发展实际的新路子。

——五年来,我们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建设取得新成绩。县域经济社会主要发展指标大幅攀升,2016年,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2.8亿元,比2011年年均增长7.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1亿元,比2011年年均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1亿元,比2011年年均增长1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1年年均分别增长9.9%和10%,发展的质量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现代农业扎实推进。顺应现代社会绿色有机消费理念,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绿色增产增效模式攻关和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特色种养加工产业,特别是发展绿色有机农副产品生产和全生态条件下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38个,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5万亩,粮食产量突破50万吨大关。饶河县被确定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绿色农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地方工业体系加快形成。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突出以绿色农副产品和山特产品加工为主导,电力、木材、建材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抢抓全省工业企业助保金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县建设机遇,搭建了优良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全县工业企业总量达到579家,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山特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1家,大顶子山粮食集团、饶峰公司晋升为省级龙头企业,中顺农业已在新三板上市。五年完成区域招商引资项目53个,到位资金总额实现76亿元,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商贸产业取得新突破。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个资源,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互联互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幅度提升口岸的通关便利化水平及与外埠市场的联通水平。全力引进、扶持和培育外经贸实体企业,在贸易方式、贸易规模、合作领域等方面寻求突破。制定出台了《饶河县扶持口岸外贸发展优惠政策》,在全省率先减免口岸过客、过货费用,外贸进出口总值五年累计实现27亿美元。饶河口岸取得对俄肉类出口、冰鲜水产品进口指定口岸资质。旅游业持续兴旺。加快促进旅游产业要素全面提档升级,建设完成了大顶子山森林公园、乌苏里江国家湿地公园、沿乌苏里江滨江景观大道等项目,县内“农家乐”饭庄发展到近百家,四排村、小南河村分别被确定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和“能人带户”旅游扶贫示范村,集中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推进配套产业发展。全县旅游总收入五年累计实现17.5亿元,年均增长13.3%。饶河县被确定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十佳原生态旅游名县”、“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中国最美自驾游目的地”、“中国饶河乌苏里江国际休闲垂钓基地”、“龙江最美区县”,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

财税金融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大力培植财源,强化征收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加强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充分发挥了财税工作在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中的重要作用。五年来累计投放贷款101亿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文明和统筹城乡建设协同推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县域内森林、草原、湿地、耕地、蜜源植物和珍稀野生动物得到严格保护。深入开展污染治理,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饶河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湿地保护工作先进县”、“中国十佳宜居县”、“全国创建绿色化示范城市”、“中国天然氧吧”。

城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统筹美丽城乡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城乡“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扎实推进“三供三治”项目。建设完成保障性安居住房2059户、近15万平方米,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1594户、近10万平方米。实施了主要出口路、县城内道路升级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市政工程建设,城乡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饶河县先后被评为“全省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先进县”、“全省边境城镇建筑风貌改造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县”。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社会建设摆到突出位置,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始终坚持“财政向民生事业递增性倾斜”,民生事业总投入达到2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2.4%,真正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更快地惠及城乡广大人民群众。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完成了中俄经贸文化交流中心和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标准化建设,实施了博物馆、体育场改造等项目,新建学校教学用房和幼儿园共9所,新建和改扩建乡镇卫生院8所。在全省率先实现中小学校现代化体育设施及场地建设全覆盖、率先免除了高中生学费和住宿费,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2016年全县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3.5%,位居全市前列。小南山遗址考古取得重大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所有行政村“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生活最低保障达到全省最高救助水平。连续五年提高城乡低保、工资和医保水平,全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津贴达到全省县级最高调控水平,在全市率先全面推行医疗保险住院即时结算和异地安置就医业务,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确保了食品药品安全,城乡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饶河县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县城”、“全省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县”、“全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扶贫攻坚扎实推进。集全县之力打好扶贫开发的整体战、攻坚战。五年来,全力争取和落实专项扶贫资金近3亿元,完成了34个村扶贫开发的整村推进,实现脱贫2868人。共修建基本农田71万亩,解决了1.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通乡通村公路全面建成,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实施,促进了工作力量向基层下沉,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创新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构建了“大调解”工作格局。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边境管控取得新成效,饶河县连续十一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县”。

——五年来,我们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维护安定团结、法治有序的良好局面。

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推动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积极支持政协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动了民主协商的广泛深入开展。积极与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合作共事,双拥、民族、宗教、外事、对台、老干部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文联、科协、残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涉法涉诉信访、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等改革取得新进展,法治饶河建设取得新成效。饶河县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双拥模范县”。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的思维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确立了市场化、法治化和沿边开发开放的改革主攻方向。稳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宽准入、严监管”新机制,有效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开辟了便企利民“绿色通道”,行政审批整体提速50%以上,查处了一批影响发展环境的案件。投融资、土地管理等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户籍管理、基层治理、社会组织等领域的改革扎实推进。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项目开发、产业聚集、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

——五年来,我们坚持从严治党,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建立了目标、督办、考核几大体系同步运行的大党建工作格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开展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道德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持好干部标准,狠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好干部脱颖而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引进了一批紧缺急需的各类人才。深入推进“边关堡垒”等党建工程,集中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加强村(社区)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管理,推进基层党建载体创新,基层组织服务阵地和服务功能明显提升。扎实推进党管武装工作,军地共建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关于作风建设的相关规定。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党风政风民风明显好转。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的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最鲜明的特点是探索出了一条顺应时代要求、符合饶河实际的发展之路,最深刻的变化是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最有力的保障是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回顾五年的艰辛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加快发展。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抢抓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发展,通过发展优长板补短板,激发新动能,推动饶河加速实现全面振兴。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在应对挑战中转变观念,在破解难题中改革创新。用改革的方式方法来化解矛盾,用改革的办法来推动发展。

必须科学把握大势,抢抓机遇。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必须注重捕捉机遇,更善于用好机遇。只有把饶河的事业置于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层面谋划推进,科学把握大势、善于抢抓机遇,才能赢得主动、把握先机。

必须着力改善民生,依靠群众。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上,只有我们始终做到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才能够从人民群众中获得不竭动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险阻。

必须弘扬主旋律,凝聚力量。精神文明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坚持从保护和传承由始祖文化、渔猎文明、闯关东文化等构成的地域文化中,汲取并形成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弘扬我县在今年抗洪抢险中,党和人民用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凝聚起的抗洪抢险精神,大力弘扬抗联精神、珍宝岛精神、北大荒精神为基本内涵的新时期饶河精神,并以此激励我们攻坚克难、加快发展。

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是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的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才能形成推动饶河发展的强大合力。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一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同志们,五年来饶河县的发展变化振奋人心,成绩来之不易,奋斗饱含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四大班子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全县上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在饶中省直单位、驻饶部队、离退休老干部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区域内农垦和森工兄弟单位鼎力协作的结果。今年适逢饶河开发建设60周年、饶河中心县委成立85周年,明年我们将迎来饶河土地改革70周年,在此我代表中共饶河县第十六届委员会,向80多年来为饶河革命、开发、建设无私奉献热血、青春、汗水的革命先辈、垦荒戍边官兵、知识青年,向所有关心支持饶河发展,为饶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界朋友、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制约我县加快发展的因素和困难还不少。主要是经济总量小、运行质量不高,支持经济发展的县域主导产业弱、小、散的现状仍未根本改变;非公、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现代化、组织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工业经济仍处于发展初期,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结构性矛盾突出;民营经济没有成为经济主体,骨干企业层次不高,缺乏活力,创业创新和开拓市场能力不足,抵御风险能力弱;对外开放层次、贸易结构、水平低、传统单一,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拉动县域经济的优势;财政杠杆能力依然很弱,税收占GDP的比重较低,大部分支出仍然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刚性需求逐年增长,财力保障难度较大;交通的瓶颈问题、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等方面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差距,社会治理能力、法治政府建设有待加强;人民群众增加收入特别是贫困人口脱贫等问题仍然十分艰巨。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面对,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国家和省内外环境看,今后一段时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龙江陆海丝路带”、“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俄远东开发战略、国家支持沿边地区开发开放、东北地区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扶贫开发等多种政策措施叠加效应进一步显现,在实现深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交通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外经贸转型升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不断改善民生等方面,为饶河县补上短板、加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性的支持。从市场机遇看,全省顺应现代社会倡导的绿色有机消费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为饶河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业、旅游业带来机遇。从产业转移和承接的机遇看,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县承接与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的产业和投资企业、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主动承接、积极作为,在新阶段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全力推进“一带三区九大基地”建设,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速实现绿色振兴、开放振兴、特色振兴、改革振兴,加快建设美丽文明幸福饶河,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今后五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是: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6%左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普惠性显著提升。

——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经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对外交流合作水平大幅提升。

——城乡统筹取得新成效。注重统筹发展,推进区域合作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创两建”取得明显成效,区域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要素支撑能力日益提升,奋力走出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发展新路子。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幸福社区”建设、创业就业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2017年全面实现脱贫摘帽。

——生态环境得到新提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明显提升,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新突破,空气和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政府、企业、公众共同治理的环境体系基本形成,争创国家级生态县,让饶河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社会和谐开创新局面。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实现。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身体健康素质显著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更加安全稳定和谐。

——党的建设取得新成绩。全面从严治党有效落实,各级班子推进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推动改革发展的责任担当和素质能力明显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更加规范,全县大党建工作格局不断完善,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密切。

——制度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重点工作推进责任机制、落实机制、考评机制更加富有成效。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把培养、集聚和用好人才作为关键所在,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政治保证,在改革创新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是新一届县委的重要使命,也是饶河在新起点上实现发展、形成优势的战略要求和关键路径。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安排

按照全市“四大产业区”建设部署,坚持以产业发展、项目带动为突破口,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配套推进“一带三区九大基地”建设,推进区域合作共建,充实发展动力,带动农业、城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奋力走出绿色振兴、开放振兴、特色振兴、改革振兴之路。

(一)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绿色振兴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在分析市场消费需求、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全产业链现状的基础上,深度开发“原字号”,通过抓“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做强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全生态条件下的农业产业链发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农业产品价格形成等创新。加强农业金融服务,鼓励农民通过入股、联营、租赁、转包等方式流转土地。培育多元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和规范农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产业链、价值链的紧密联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增强生产、加工、创新、营销和带动辐射能力,让农民更多更好地分享二三产业收益。同时,强化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打造一支适应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突出发展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基地布局,围绕生态、粮食资源、秸杆资源,坚持品种优质化、饲草饲料标准化、饲养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四化”同步,编制并实施“东北黑蜂和一牛一猪”发展规划,建设家庭牧场、养殖小区、生态畜牧养殖基地,促进粮变肉、粮变蛋,加快粮食就地转化、过腹增值。在生态可控条件下,推行林果、林药、林菌、林下养禽、林下养畜和林蜂经营等模式,推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精品渔业,抓好精深加工和销售,综合开发渔家乐、观赏鱼园、垂钓园,发展休闲渔业,延长生态链条,提高渔业综合效益。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现代农业综合体系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持续稳定粮食生产。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把农业整体营销摆到更加突出位置,积极适应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互联网+农业”、农业产业生态圈等新业态,加快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贸一体的发展格局,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由种得好向卖得好、种的更好的转变。

——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坚持以生态理念引领地方工业发展,着力构建循环工业产业链,走出一条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新路子。一是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原则,统筹互贸区和两个产业园区等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实施园区产业绿色化、清洁化、信息化建设,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承载服务带动功能,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生态环保的产业集聚区。二是围绕全生态条件下的地产品、林下产品、水产品、牧业产品引进和培育新项目,逐步形成产加销衔接互动、上下游关联配套、全产业链集群发展的体系。在加快绿色食品加工与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的同时,匹配发展饲草饲料、生物有机肥料等加工业,带动发展产品包装设计、冷链物流配送、连锁营销等关联产业,形成第二产业引领第一产业和促进第三产业的有机联动发展格局。三是坚持生态循环工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推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推动产业与新技术、新创意联姻,促进传统产业从“原字号”向精深生产加工转化,从粗放低效向优质高效提升,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从短链向全链循环发展,着力构建以新兴产业为牵动、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

(二)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开放振兴

找准我县与国家支持沿边地区开发开放、“龙江陆海丝路带”发展战略契合点,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对外开放大格局,实现商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要素流动便利化。提高贸易、投资、人员往来、运输等便利化水平。大力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立体交通网,着力构建全市对俄贸易的黄金通道。推进园区体系建设。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做好境内、跨境、境外三个平台,推动境内外园区联动发展。加快口岸、互贸区基础条件、功能性配套设施和对俄物流园区建设,提高与境外园区对接的承载能力,将互贸区打造成入境监管中心、商品交易中心、结算中心、加工中心、仓储配送中心、服务中心和互市贸易进口商品加工基地,为企业“走出去”和资源能源“运回来”提供优良平台。推进跨境产业发展。加大引进、扶持实力型、外向型企业力度,打造跨境产业链和产业聚集带,建设跨境产业合作基地。重点培育农业、林业、食品、矿产资源为重点的跨境产业,加强资源开发合作,促进资源回运、加工和过埠增值。大力发展跨境电商,逐步建立仓储、物流、通关、保险、外汇、退税、担保、融资等全流程供应链,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要积极推动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医疗、畜牧等方面合作,进一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三)整合优势资源,加快实现特色振兴

——构建特色产品体系。创新承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国家支持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等政策机遇的方式方法,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构建特色产品体系。创建高端黑蜂系列产品。利用东北黑蜂的惟一性和产品品质优势,建立蜂业良种繁育体系和加工企业与蜂农利益联结机制,设立行业发展风险基金,建立覆盖原种、基地、生产、销售各环节的蜂产品溯源体系,突出做好黑蜂产业化与资本市场、金融市场、营销市场对接,力争成为整个行业规则的制定者,奠定在全国蜂业中的领军地位。加快建设以椴树、毛水苏、果树、花卉等为主的蜜源植物生态体系和标准化生产基地体系,发展黑蜂产业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的循环业态。狠抓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创建,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推动饶河东北黑蜂进入国内外一流品牌行列,带动产品品牌和产业向高端迈进。建设专业口岸。以境内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为依托,增强发展要素集聚力,抓好对俄进出口专业园区、基地建设,重点做好肉类、蔬菜、大豆、木材、中草药、冰鲜水产品等进出口,发展特色口岸,不断提升贸易层次水平,使之成为外资进驻、集群发展的优质平台,创建全省东部沿边特色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开放重要节点。

——发展特色冰雪产业。要科学谋划、精准定位,做好冰雪文章,让冰天雪地成为富民强县的金山银山,建设冰雪经济强县。要坚持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打造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等冰雪产业。要在冰雪教育、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冰雪产业促进工程等方面谋求突破,增强冰雪消费的拉动力和冰雪产业支撑力。要依托自然生态、边塞风光、关东情、少数民族风情、特色村镇等资源优势,发展冰雪+界江、湿地、乡村、体育、摄影、艺术、群众文化活动等新业态,提高参与性、体验性、观赏性、娱乐性和全域可进入性,充分释放冰雪产业发展活力,力争把饶河建设成全省东部冰雪艺术创作基地、冰雪运动基地、冰雪旅游基地和中俄跨境冰雪商贸旅游合作区。要大力发展寒地经济,实现冰雪产业与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鼓励发展优质冬小麦种植,打造寒地浆果、东北“新三宝”产业,发展寒地绿色食品和地产品生产加工业,全力把饶河打造成全市冰雪产业的示范区。

——做强特色旅游业。要积极融入大众旅游时代,注重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经营,建设“乌苏里船歌百里黄金旅游带”,打造全域5A级国际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探索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共建共享、多元驱动下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创新旅游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突破传统散点谋划旅游业发展的思路,通过提高空间运行效率,全力打造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全域化旅游目的地。挖掘旅游业新的增长点。要加快开发自驾营地及支持系统、漂流、冰雪旅游、主题酒店、餐饮等特色旅游项目、旅游产品产业,积极发展体育旅游和演艺,打造地域风情浓郁的特色村镇,加大知名度、美誉度推介力度,创造更多的引客要素、迎客要素和留客要素,加快旅游支撑能力建设。增强旅游业发展动能。整合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合作伙伴,对重大旅游项目,放宽市场准入,发挥社会资本的主体作用,支持民营和民间资本通过独资、参股、兼并、产权置换、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全面进入旅游领域,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加强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拓展国内外多方客源和旅游目的地市场,扩大宣传营销,打造饶河生态旅游优势与品牌。推行“全域旅游+互联网”。在全域旅游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等多个领域实现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打造全域旅游产品新形态和产业新业态,使饶河全域旅游因互联网而更具活力、更加精彩,努力把饶河建设成为全省东部地区的旅游强县、全国知名的北国旅游胜地。

——建设特色村镇。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一创两建”,坚持文化为根、产业为本、生态为要,充分开发传统、民俗、生态、田园等资源,找准特色、突出特色,传承历史、引领未来,不求广而大,但求小而精,留得住青山绿水,守得住文明传承,记得住乡愁。吸纳毕业大学生、复转军人、外出打工人员、年轻人就业发展,为城乡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建设滨水城市,加快乌苏里江国家湿地公园环状城市景观规划建设,统筹推进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建设。建设森林城市,推进小南山森林公园、环城绿廊、城市绿网建设。建设园林城市,坚持中西融汇、古典与现代融合,加快建设一批县城功能区和生态住宅小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以城养城、产城融合,使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建设同步提高,努力创建宜居、宜业、宜游和滨水型、生态型、园林式的特色生态边城。

挖掘文化底蕴,融合业态功能,结合城郊、山区、缘林区、缘草区、沿江区、民族区等区域特色,一镇一韵,一村一品,让地域特色文化、自然生态气息、边城现代文明水乳交融、和谐共生,创建产业特色鲜明、文化活力充分释放和乡情浓郁、功能完善、整洁靓丽、文明富裕的特色村镇、美丽村落,努力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四)激活发展动能,加快实现改革振兴

要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释放动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引进人才、促进合作,为全面振兴增添动力。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按照职责法定、简政放权的原则,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改进和规范审批行为,建立审批效能评价和投诉机制,推广网上并联审批等新方式、新方法。进一步精简投资审批,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和投融资机制,提高一站式审批的服务水平。深化农村、农业改革。推进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全力抓好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产权制度、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增强农民群众改革的获得感。深化经济领域改革。积极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按照“非禁即准”的原则,对民营资本全面放开投资领域,搭建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和贷款服务平台,切实做到平等准入、放手发展。进一步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企业家素质,以非公经济的大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实施创新创业驱动。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实施创新创业载体培育工程,加快推进创业孵化、综合服务专业化、市场化改革。坚持开放创新,形成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制和支撑服务体系,让振兴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创新创业源泉充分涌流。深化生态文明领域改革。全面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大力推进垃圾减量和分类处理,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的环卫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强化生态红线管理。严格做好水源地、森林、湿地区域的生态恢复与保护,永葆青山绿水,逐步形成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新优势。深化文化领域改革。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加强文化市场监督管理,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环境。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体设施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大少数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力度。深入挖掘传承集渔猎文明、边塞文化、移民文化、民族融合、垦荒文化、军旅文化等为一体的特色地域文化,汇聚整合为宝贵的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与贸易、信息、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支撑饶河长远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本动力,将基础性的文化自信转化为发展自信。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健全执法司法权力制约机制。推进社区调解工作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完善社区调解责任制度。完善重大决策风险评估责任追究和考核办法,落实社会维稳形势分析预判机制。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提高依法治边、控边的水平,不断完善立体化防控体系、网格化责任体系、法治化治理体系。加大改革考评和改革督察力度,确保各领域的改革向纵深推进。

这四个振兴之路,是我们主动适应新产业、新经济的基本思路和重要路径,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四个振兴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要高水平谋划招引支撑饶河振兴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要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前期工作,注重创新驱动与项目牵动相融合,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谋划储备一批好项目,精准谋划实施一批国内有需求增长空间、饶河有供给优势的优质项目。要用好国家和省支持政策,特别是要主动对接好国家、省市出台的扶持政策,为大产业、大项目落户饶河奠定基础。同时,要强力推进铁路、机场、江桥、高等级公路、江河堤防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水利、电力等城乡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大幅度优化支撑发展的硬件环境。二是实现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积极推广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对产业链各环节实施互联网“嫁接”改造,促进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运营管理、产品销售、用户反馈全面“互联”,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着力培育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品牌化的“种养加销”现代农业新模式。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建设集旅游信息咨询、线路推介、餐饮住宿、虚拟旅游、旅游产品销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智慧景区和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业态,构建面向公众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社会保障等在线便民服务体系。积极引进电子商务第三方交易平台,推动电商产业快速发展。三是深化区域合作。大力推进与农垦、森工合作共建,在现代农业、旅游业、林下经济等方面深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基地共建、产业共融、人才共用,促进区域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的务实合作、互惠多赢,提升县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四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均衡分配,建立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系,落实促进就业创业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和退出机制。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创建幸福社区。推动健康运动、健康养生、医疗康复、休闲养生融合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在行政管理、市场交易、社会监督等领域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深化细化安全生产责任,突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治理,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安全。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和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完善群体性事件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安全和谐稳定。五是全力抓好脱贫攻坚。按照“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要求,切实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度、实效性。要突出群众的主体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强化“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补齐保障短板,强化政策托底,确保对丧失劳动力贫困人口的帮扶救助及时到位。严格监督考核,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确保全县到2017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六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坚持标本兼治,着力解决发展环境不优的深层次问题,真正做到政府有市场意识、干部有服务意识、企业有合作意识、大众有创业意识、社会有尊商意识。严厉查处破坏发展环境、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形成持续震慑,营造发展好环境。七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全县改革发展大局依法履行职能,强化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行使职能,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作用。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重视发挥老干部、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作用,扎实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党管武装,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推动军地融合发展。

(五)严格落实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实现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对党忠诚。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素质能力。要结合建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积极构建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分头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意识形态考核评价机制和督促检查机制,建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目标考评体系,切实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加强与媒体沟通协调,强化网络舆情监管引导,牢牢把握主动权,凝聚正能量。加大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乡村等基础创建力度,不断提升全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争创全省文明城市。

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增强党建工作合力,不断巩固和发展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深入开展学习型、发展型、文明型、廉洁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进一步丰富军警地基层党组织共建、城乡结对共建、社区共驻共建内容和方式,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农村、社区、国企、机关事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的党建工作。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扎实开展党代表、党员进社区活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党建工作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领导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坚持把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讨论研究重大问题。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四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根据干部的德才、能力、潜力和潜质,优先把思想解放、敢闯新路、带头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着力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各级领导班子。注重在抓发展、抓落实和急难险重的实际工作中锻炼、培养、选拔干部。要强化干部监督,形成有权就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的鲜明导向。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和正向激励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干部消除后顾之忧,建设一支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统筹推进党政干部队伍中驾驭市场经济人才、创新型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与高等院校、发达地区、企业集团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对年轻干部、乡镇干部、农村后备干部、社区干部、女少非干部和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力度,为县域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打牢基础。

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责任意识,树立道德高线,严守纪律底线,明确规矩红线,使遵规守纪成为广大党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认真开展巡察工作,规范廉洁从政行为。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加大治庸、治懒、治散、治奢力度。全县党员干部要以坚韧不拔的精气神,专心谋事、用心干事、一心成事,把精力和思想用在加快饶河事业发展、民生改善上,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检验的业绩。

各位代表,同志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饶河的发展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目标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赋予我们厚望。让我们在省市委和县委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加快建设美丽文明幸福饶河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一带三区九大基地:“一带”是指乌苏里船歌百里黄金旅游带;“三区”是指中俄互市贸易区、饶河黑蜂产业园区和绿色产业园区;“九大基地”是指绿色有机粮食作物种植基地、生态畜禽养殖基地、珍贵毛皮动物养殖基地、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基地、东北黑蜂蜜源基地、林下产品种植基地、对俄蔬菜出口基地、北药种植基地、境外绿特农产品种植基地。

2、新三板:是指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微型企业。

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4、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5、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是指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过程中,“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的简称。

6、“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7、饶河“边关堡垒”党建工程:县委在农村创建领导班子强、经济发展强、党建品牌强、促进和谐强和改善民生强的“五强”堡垒党组织;在社区创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服务质量好和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堡垒党组织;在机关事业单位创建学习型、廉洁型、服务型、创新型和文明型的“五型”堡垒党组织;在企业创建发展思路新、工作机制新、活动载体新、服务举措新和工作业绩新的“五新”堡垒党组织。

8、驻村“第一书记”:2015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任务是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任期一般为1至3年,由县(市、区、旗)党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

9、龙江陆海丝路带: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建设以绥芬河—满洲里—俄罗斯—欧洲铁路和绥芬河—俄远东港口陆海联运为主的战略通道,是黑龙江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借助国家平台发展地方经济的主动选择。

10、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2013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黑龙江省先行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发挥垦区引领作用,努力把“两大平原”建成国家商品粮基地核心区、绿色食品生产样板区、高效生态农业先行区和统筹城乡发展先导区,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实现“四化同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总体战略布局。

12、五大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3、全市“四大产业区”:是指市委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全力打造现代煤电化钢产业示范区、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聚集区、黑土湿地旅游核心区和对外贸易服务区。

14、互联网+: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这是一种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15、全域5A级国际生态文化旅游景区:5A是一套规范性标准化的质量等级评定体系,是目前全国旅游景区(点)最高评定标准。评价内容主要有: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景观质量、游客满意度、年接待境内外旅游者数量。